中心医院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党务公开>> 先进典型>>正文内容

曾国平:用“心”托起“心”的希望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7日 字体:

 

 

 

穿梭在娄底市中心医院二十六病室心血管内科的病房,细心地为病人讲解病情,仔细研究病人的治疗方案,认真指导医生们规范操作,耐心地给实习学生们讲授知识……该院二十六病室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医师曾国平一早就忙开了。作为一名默默耕耘的医务工作者,他没有惊人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有的只是一颗对工作无比热爱的赤诚之心,他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医者仁心。从医22年来,曾国平一直致力于心血管内科疾病治疗,他和全体心内科医护人员一起,用“爱心、真心、细心、耐心和热心”,共同为广大心血管患者托起了“心”的希望。

 

 

曾国平正在为病友检查身体

 

平凡医者,寻常人生

作为科室主任,曾国平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留给了病人和科室管理。但在日常生活中却非常低调、严谨,面对笔者的采访请求,他总是婉言拒绝:“我太平凡了,没什么好写的……”好不容易约好采访时间,几次都因科室有事脱不开身而延期。几番周折之后,笔者终于在二十六病室医生值班室采访到了曾国平。白净干练的衬衫,从容优雅的谈吐,谦逊有礼又略带腼腆的个性,这就是曾国平,一个“自命平凡”的仁心医者。

1986年,曾国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大学五年,他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医术。1991年顺利大学毕业,同年,进入娄底市中心医院内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在谈到对自己影响至深的人时,其心中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在我从医道路上,龚汉仁副院长和仲晓阳主任对我影响很大,他们是我工作上的导师,决定了我这一生的工作态度。”1991年,刚参加工作的曾国平被分配到市中心医院内科从事临床工作。当时年轻的仲晓阳已是娄底有名的内科医生,她对待病人既用心又细心,还不遗余力地教导初涉医学广袤天地的曾国平,一步步引导这个懵懂、迷茫的医学毕业生踏入医学的神圣殿堂。1995年至2000年,曾国平先后两次被调入急诊科工作,急诊科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环境练就了他超强的责任心。在那里,他遇到了从医道路上的第二位导师——时任急诊科主任(现任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主医师、心内科首席专家龚汉仁教授。“教授对待病人从不敷衍,很有耐心。即使再忙也会认真对待病人及家属的每一次询问;再小的疾病他都不轻视……他的言传身教到现在还一直鞭策着我。”

2002年,曾国平赴湘雅二医院进修心导管介入治疗技术,他也是娄底市最早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的专家之一。如今,已在医学道路上走过22个春秋的曾国平,对急、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有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他常说:“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远比理论知识重要得多。”除了做好医生外,他还担任湖南省疾病分类管理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娄底市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兼职。其研究撰写的《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联合疗法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治疗研究》等多篇论文在《中国医药导报》、《中国当代医药》等核心期刊上发表。

勇挑重任,仁爱救人

20108月,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壮大,娄底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由当初的一个病区发展为两个病区,在原有十八病室的基础上增设二十六病室。有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医学作风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曾国平被领导委以重任,担任该科主任。在他看来,要管理好科室,主要是要管好人。在科室同事的眼中,曾国平既是和蔼可亲的兄长,又是坚持原则的管理者。他时常以身作则,嘱咐医生们要把病人当成家人,这样才能做到用心工作;要时刻紧绷医疗质量这根弦,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更要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因为一个微小的疏忽往往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除了管理好科室外,他对待病人也依旧孜孜不倦。

记得20109月,刚上任不到一个月,科里从双峰转来一名“休克查因”的40岁女性病人。入院时,病人已经出现心率加快、肾功能不全、全身多器官衰竭等休克并发症。曾国平深知,对于此类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就多一分希望。在对病人进行详细检查的同时,他立刻组织全科讨论治疗方案。最终,血培养结果显示病人是因败血症而引发的感染性休克。找到病因后,他立即对其进行抗休克的对症治疗。尽管暂时控制住了病情,但病人身体状况还很不稳定。晚上,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了,可曾国平还是不放心,凌晨一点,他又来到病房视察病人情况,确定并无大碍,他索性就在值班室将就了一晚上。第三天,病人病情稍稍稳定,家属却提出想出院回家,可此时的病人依然存在生命危险。在曾主任的耐心询问下,其丈夫才道出实情,是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出身农村的曾国平并没有因为害怕病人欠费而放弃治疗,他拉着病人丈夫的手,动情地说:“作为医生,我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她现在出院肯定会有生命危险。医药费你慢慢想办法,我们先救人,好吗?”淳朴的农民大哥惊奇地望着曾国平,他没想到大医院的主任原来这么平易近人,这么善良。最终,在曾国平及科室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护理下,病人顺利康复出院。临走时,不善言辞的农村夫妇深深地给曾国平和医生们鞠了一躬,除了这样,他们不知道怎样来表达感谢之情。

孙思邈在《备要千金方·大医精诚》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曾国平正是这样的人,“发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就是他对待病人的真实写照。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曾国平始终牢记这句格言,他常说:“生命只有一次,无论年龄大小,社会地位高低,对于医生来说,必须尊重生命,尽力而为,能让病人多活一天就是我们最大的荣耀。”

只要找曾国平看过病的人,都称他为“放心医生”。和他一起共事的二十六病室护士长张建湘告诉我们:“曾主任是个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对于医保病人,能用甲类药品的他坚决不用乙类;对于新农合病人,他也尽量在农合范围类用对病人最有效的药物。”在曾国平心中,看病开药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得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开药做检查。在门诊的时候,一些经济条件好的人要求开最好的药,但曾国平会和他们解释,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病情的药才最有效。但有时也会碰到个别一味贪图便宜的病人,他们说曾国平开的药怎么比其他医生的贵一些。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也会耐心解释,当病人再次来找他开药时,往往会心怀感激:“曾主任,还是你开的药管用。”就这样,曾国平凭着他“以人为本”的行医原则,赢得了病人的信任和口碑,有很多病友还将自己的亲戚朋友带过来找曾主任看病。

四年前,曾国平收治了一位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衰的70岁老年病人,当时病人呼吸困难,心功能四级。在医学上,心功能四级已属于最严重的心脏病。考虑到病人年纪大了,再治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意义,病人自己包括家属都不抱任何希望,要求放弃治疗。曾主任不忍心看着一个生命就这样消逝,尽管心里没底,可他始终坚信,只要还有心跳,就有生的希望。只有努力了,才不会有遗憾。在说服家属之后,他连夜研究病情,希望尽快让患者及家属看到活下去的希望。由于老人年纪大,病情复杂严重,曾主任不得不小心谨慎,不断试探着用药,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通过连续多日的日夜守候和不懈努力,老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了,生活也基本能自理了。出院时,老人的儿子将一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郑重地交到曾国平手中。“能遇到您这样不怕承担风险、对病人不抛弃不放弃的好医生,是我父亲的荣幸,谢谢您!”

这样“不抛弃、不放弃”的案例在曾国平的行医历程中不止一次出现过,他感动过不少病友和家属,也让身边的同事心生敬佩,每当赢得病人的称赞时,他总是腼腆一笑:“这只是我的本职工作,以‘心’换‘心’,如果我的用心能换来病人心脏的健康,苦点累点也值得。”

热心公益,大爱无疆

除了工作上的成绩得到领导认可、获得病友赞扬外,曾国平还热衷于公益事业,无论是医院开展的捐款捐物活动,还是到城乡、社区举行义诊、卫生宣教活动等等,他都积极参与。

今年4月,《娄底晚报》报道新化抗日英雄陆升尧的英雄事迹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得知他身患高血压、类风湿等疾病,曾因中风而行动不便时,市中心医院领导立即派出以曾国平为首的医疗团队前往新化县孟公镇花泥村,登门为他检查看病。来到花泥村,曾国平顾不上长途坐车的疲劳,一到陆老家,就开始询问陆老的身体情况,并详细查看其身体状况,为其进行了测量血压等一系列体格检查。得知陆老因家境贫寒,平时很少吃药时,曾国平将特意准备的几种针对陆老病情的常用药品送到他手中,并细心地写好纸条,嘱咐其按时按量服用。市里专家来到花泥村的消息,也吸引了闻讯赶来的邻居和亲戚,他们当然不愿意放过这个好机会。一个个都围着曾国平,其中有些还是他的老病友。面对病友们的咨询,曾国平始终微笑着解答,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解释,并现场为他们开具处方。直到病友全部满意而归,他才收起工具准备回程。他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他们出去看一次病很不容易,既然来了,就不能让人家失望。”

平凡的行动,朴实的话语,曾国平用他的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着“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的医者誓言。

作为心内科医生,曾国平为“心”而辛苦,因为他的心中装满了病人;他也为“心”而欣慰,因为他的努力拯救了无数家庭;同时,他更用“心”在忙碌,为了“健康所系 生命相托”的重任、为了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