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党务公开>> 先进典型>>正文内容

厉行节约,是一辈子的美德!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6日 字体:

——记娄底市卫生系统“十佳效能标兵”、娄底市中心医院设备维修科科长曾宪华

曾宪华(中)在造影室认真维修胃肠机控制终端

曾宪华(中)指导徒弟维修放射科西门子DR控制终端

曾宪华在调试设备

2014514下午,笔者在娄底市中心医院供应室第一次见到了大家眼中的“维修高手”——设备维修科科长曾宪华。这个将医院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在1.2%(三甲医院维修成本标准为8%10%)、为医院节约1564万余元维修费用的传奇人物此刻正眉头紧锁、专心致志的琢磨着手中的橡胶管,努力探寻着设备故障的原因。短短几分钟后,“罢工”的脉动真空灭菌器又正常运转起来,曾宪华长嘘一口气,露出舒心的笑容。

今年55岁的曾宪华1997年从部队转业回地方安排到娄底市中心医院工作,一干就是十七年。十七年来,他兢兢业业、厉行节约,致力于医院设备管理维修工作,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和临床医技科室服务,累计维修设备2万余台次,为医院节约采购、维修成本近6000万余元。因工作业绩突出,曾宪华被评为2011年度娄底市卫生系统“十佳效能标兵”,荣立个人“三等功”二次,多次荣获医院“突出贡献奖”。

 

军营走出的硬汉子

 

1978年,年仅19岁的新化伢曾宪华穿上一身橄榄绿,踏上了运兵的列车,来到偏远、贫穷的中越边境——云南文山麻栗坡。

经过紧张、艰苦的三个月新兵连训练,年轻的曾宪华努力克服了部队纪律约束带来的不适和离别亲人的思念,很快适应了军营的生活,在汗水与坚强中迅速成长为一名雷厉风行、坚毅忠诚的新中国当代军人。

入伍第二年,曾宪华就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斗中负责通信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通讯远不如今天发达,通讯设备也十分落后。军令如山,在战备状态下,只要接到检修任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会不会有生命危险,都必须按时完成。柴油机维修5分钟、通讯电路维修2分钟……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有可能以延误军情罪处置。”回忆起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曾宪华平静的脸上不禁露出激动的神情。在老山、者阴山收复战役以及中越边境大扫雷作战中,曾宪华不顾个人安危,机智勇敢地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通信保障任务,用热血与忠诚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由于战时出色的表现,曾宪华荣立三等功两次,并被成都军区授予“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二十年的军营生活在曾宪华心中具有里程碑式的纪念意义,这段弥足珍贵的回忆,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他知道让他知道什么叫忠诚和责任,什么叫坚毅和服从,什么叫珍惜和感恩。

 

“从听诊器到大型C臂机,他都能修!”

 

曾宪华为人低调,平时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但只要提起曾宪华,医院的干部职工无不对这个质朴寡言的汉子伸出大拇指,“无论何时机器出现故障,只要一个电话,曾科长10分钟内就赶到了,简直就是用医务人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啊!”他那一群年轻的徒弟也对这位和蔼可亲的师傅啧啧称赞:“师傅太厉害了,小到听诊器,大到大型C臂机、CT、国内最新型美国GE3.0T核磁共振,全院近5000台(件)设备,他都能修!”

1999年,曾宪华从医院基建科调入设备科,并提拔为副科长兼采购员。步入不惑之年的曾宪华再次重拾自己热爱的设备维修工作,并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燃烧着自己的青春。

曾宪华眼见当时的医院医疗设备相对陈旧,设备维修水平也不高,维修成本较大,于是毅然放弃“采购员”这个大多数人心中的“肥差”,一心一意扑到设备维修工作上,并下决心努力培养一批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的年轻后备力量填补医院设备维修人才的空缺。他常常说,尽管部队与医院的设备不尽相同,但是终极目标都是一样——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低的成本完成维修任务。在部队搞维修需要争分夺秒,在医院搞维修更需要争分夺秒,因为病人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离不开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也离不开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医院大大小小的医疗设备、办公设备不下5000台(件),为了尽快掌握各种设备的维修技能,曾宪华几乎放弃了全部休息时间,只要有时间,就带着一帮徒弟跟这些器械泡在一起,研究安装图纸、琢磨工作原理、模拟故障现场、反复演练维修步骤。尽管曾宪华在部队打下了扎实的维修基础,但医疗设备更新较快,维修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新的难题。“一切机器故障都是纸老虎!”曾宪华坚定地说,“任何技术难题,只要舍得动脑筋、花时间,就一定找到解决办法!”记得有一次,放射科美国GE公司CR(计算机X线成像)的AP板提取系统出现故障,尽管该设备买了技术保修,厂家先后派出3名工程师,维修了不下8次,却仍没能解决问题。下班后的曾宪华顾不上休息,背上近40斤的工具包,径直来到放射科,关起门来,潜心研究AP板提取系统。他默默不语、茶饭不思,仔细观察、逐一排查故障,连最小的插接元器件都不放过,直到深夜12点,终于查出了故障原因,经过数分钟的调试后CR开机正常工作。此时的曾宪华望着窗外繁星点点,仿佛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内心激情飞扬。

曾宪华不止一次说到:“基本的维修功底固然重要,但时刻保持学习状态却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维修人员的必备条件。”近年来,医院发展迅速,医疗设备也不断更新,许多设备都是国外进口,安装说明书、设备图纸都是英文。曾宪华并非科班出身,英文功底不够深厚,但他只要有机会接触这些“洋机器”,就会上网查阅、翻阅字典,认真研读,将说明书和图纸读懂读透,为日后的维修保养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曾宪华还主动选送科里同志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参加医疗设备维修培训班,让年轻一辈多学习、多见识。在曾宪华的带领下,全科同志学习热情日益高涨,维修技能及综合素质也大幅度提高。

 

“厉行节约,是一辈子的美德!”

 

出身贫寒的曾宪华从小就深知生活的艰辛,质朴勤劳的父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他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宪华在部队服役期间曾多次阅读《雷锋日记》,他对日记中这样一段话记忆犹新:“我从小受的苦,是永远不会忘记的。部队首长经常教育我们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是背叛。我们的国家不富裕,还有困难,一定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我每花一分钱都很自然地联想起过去的生活,告诫自己不能忘本。”

“雷锋日记给了我鞭策与激励,我们的医院也同样不富裕,政府每年给我们的投入十分有限,医院要发展,必须自力更生,必须自存家底。能不花的钱就一定不要花,能少花的钱就一定不能多花。”曾宪华淡淡地说道,眼神坚定。

20142月的一天,曾宪华的办公室里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原来是急诊科一台美国纽帮360呼吸机空氧混合器“罢工”了。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症病人的前沿,任何一台机器的正常运转都关乎病人的生死安危。曾宪华一边赶往急诊科,一边给厂家打电话,寻求技术支援。厂家却无情地告诉曾宪华,该配件不能维修只能更换,因为一旦将配件拆开,就无法复原,更换则需要近6万元。工作近20年,还是第一次碰见如此棘手的难题,怎么办?“既然厂家给它判了死刑,那索性就把拆开了看看吧,修得好就节省了6万元;修不好,也可以积累点经验了。”“不信邪”的曾宪华小心翼翼地将呼吸机拆开,一边仔细地调整,一边认真地做记号。经过两个小时候的排查,曾宪华终于发现了故障的原因,并迅速地解决了问题,打破了该配件不可维修、不可复原的神话。

这样敢于创新、厉行节约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都不会忘记曾宪华仅用2元钱就解决了放射科德国西门子DR(数字化X线片)主控制板损坏后更换需要12.8万元的问题;不会忘记仅用了360元就解决了3.0T美国GE核磁共振射频放大器损坏更换需要35万元的问题……

就是这样一个吃苦霸蛮的中年汉子,就是这样一个精打细算的“小气鬼”,不知道有多少频临报废的设备在他手里起死回生;不知道有多少本需要昂贵维修费用的高、精、尖设备仅仅只花费几元、几十元就正常运行。十七年来,曾宪华的执着与勤俭,为医院节约维修成本近5000万余元,将医院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在1.2%,远远低于三甲医院维修成本8%-10%的标准,使娄底市中心医院的维修成本率在全省其他地市同级医院中最低。

2008年,曾宪华被提拔为设备科科长,全面负责医院设备采购、维修、管理工作。曾宪华规范医疗设备采购流程,根据使用科室的申报和仓库的储藏情况,坚持物美价廉、品质优先、货比三家的原则,最大限度维护医院经济利益。带着对设备维修的热爱与赤忱,2012年,曾宪华主动要求担任设备维修科科长,带领着27人组成的设备维修团队为全院5000台(件)仪器设备保驾护航。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国家如此,医院亦如此。曾宪华说:“厉行节约,是一辈子的美德!”

“你看不到我,我却从未远离过你。”在医院设备采购维修管理工作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十七年来,曾宪华这位无名英雄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和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一样令人尊敬。为了病人身体健康,他竭尽全力保障医疗设备正常运转;为了医院持续发展,他无时无刻不从细微处节约维修成本。当您感受高、精、尖仪器带来高效、优质的诊断治疗时,当您看到医院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时,请不要忘记背后站着一个质朴勤勉的汉子——曾宪华。

 

 

                                                    (图文/宣传外联部)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