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党务公开>> 先进典型>>正文内容

用心守护每一个生命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5日 字体:

——记娄底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心内科科首席专家谭华清

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生谭华清教授(右二)带领心脏介入技术团队查房

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兢兢业业,医术精湛的兄长;在病友心中,他是一位医德高尚,值得信赖的医生;在学生面前,他是口才极佳,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二十八年来,他以满腔热忱和无私的奉献守护着广大患者的健康,他以聪明和勤奋攻克了临床上一个又一个疑难疾病,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危重病人的生命,用坚实的步履谱写了一曲曲医者仁心的华美乐章。他就是娄底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心内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南华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谭华清。

多一份努力,多一份收获

在多方的努力下,我们终于争取到了一次采访谭华清的机会,集医院领导、心血管内科专家于一身的谭华清,是一位十分低调谦虚的人,他对媒体多次盛情采访都婉言谢绝,要不是医院主要领导找他做工作,我们的采访可能很难成行。近距离接触,谭华清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英俊帅气,得体的格子衬衫倍显干练、透明的镜片后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举一动都透露着温文尔雅的学者气质。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位幽默风趣、平易近人而又博学多才的“名医”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定格。

当问及他在事业上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时,谭华清坚定地说:“从事医疗工作的人是没有不勤奋的,你必须坚持不断地学习,多一份努力就多一份收获。”

1963年,谭华清出生在涟源市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聪明孝顺的他很小就掌握了犁田、播种、撒肥等农活,只要一放学就帮着父母下地干活,艰苦的农耕生活让他更能体会人间疾苦,从此立志一定要跳出农门,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同时也在他心灵的沃土上埋下了善良与勤奋的种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他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1979,谭华清超过重本线2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衡阳医学院医疗系学习在大学五年最美的韶华里,谭华清刻苦学习,钻研医术,节假日经常泡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心甘情愿坐冷板凳。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谭华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分配至涟源市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因工作业绩突出,1994年,谭华清被作为人才引进调入娄底市中心医院,先后在医院急诊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工作,这些科室都是风险大、工作累需要高度责任心的科室,但谭华清坚持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患者。2004年,医术精湛,业务突出的他被医院选聘为十八病室(心血管内科)主任,同年晋升为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2008年被提拔担任娄底市中心医院业务副院长。数十年在医学领域不断的探索,成绩斐然的谭华清仍然不断进取,坚持学习,除了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外,他还会订阅各类杂志、期刊和书籍,在他的办公室里,书柜和书桌上都摆满了各类书籍,就算工作再繁忙,他也会抽时间阅读和学习。他说,书籍是智慧的结晶,如果你不去阅读和学习,书那就只是一堆废纸,只有通过学习与思考书才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工具近年来,谭华清还担任南华大学医学生的理论教学任务,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医学生,他讲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深受学生喜爱。去年,他被南华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正式承担招收研究生培养任务。        

风风雨雨28载,谭华清把自己的身心全部奉献给了医学事业,长期从事内科学及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使他的医术日益精湛,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心律失常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心内科的急、危、疑难病例处理有较高的造诣。博及医源、精勤不倦,爱读书爱钻研,正是这样的信念与努力,使他在医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并得到了广大病友和同行的认可。2002年,他带同事一起组建了娄底市第一个心导管室,在娄底市范围内率先开展了起搏器安装、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腔内冠脉球囊成形术、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心脏电生理检查等诊断和治疗工作,填补了娄底心血管疾病诊疗的空白,并且为相关学科开展新的、大型手术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在全市率先引入循证医学概念,规范了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心脏性猝死防治研究》、《心脏介入治疗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等多个科研项目获省、市立项并获科研基金,在医学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撰写科普论文多篇。受聘担任湖南省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介入治疗质控专家组成员,湖南省起搏和心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血管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协会血管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综合评标专家,娄底市医学会常务理事,娄底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娄底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学鉴定专家库成员,卫生部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湖南考区娄底考点总主考官,入选娄底市“252”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近年来,通过心内科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学科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心内科已由当初的一个病区发展成为两个病区,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科室整体综合实力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去年还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临床重点专科。随着医院大型进口C臂机的引进,心内科已开展的心脏介入治疗等一系列高新技术项目将会更上一个台阶,学科发展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春天。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我很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感谢关心和帮助我成长的医院领导,感谢广大病友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是他们成就了我的人生与梦想,让我心存感恩,用心回报!我来自农村,深知农村病人的难处,能够感受疾病和贫困给他们带来的困扰与无助……”从医这么多年来,谭华清始终以勤奋务实的态度扎实工作,以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与病魔搏斗,挽救着一个个弥足珍贵的生命。

这是发生在几年前的一件事,从新化转来一个心脏三度传导阻滞的病人,需要紧急进行心脏起搏治疗。由于久病缠身,加上又是新化大山里老实巴交的农民,除了种几分薄地外就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为了治病家里早就债台高筑了,实在是支付不起这么高昂的医药费了。出身农村的谭华清面对病人的困境没有半点犹豫,他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病人来了,那是性命相托,我们不能因为人家暂时拿不出钱却不予救治,救人要紧,这手术不仅必须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农民是最淳朴的,我相信他以后会把钱还上,如果他以后真的拿不出来,这责任我来担,医药费从我工资里扣!”说完就着手为病人准备手术去了,手术十分成功,术后病人情况基本稳定,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病人顺利出院了。出院后,病人回到家卖掉了本打算用来过年的猪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些钱,不但全部交清了欠费,还一再向谭华清和医务人员表示感谢。事后,病人又特意到医院拜访谭华清,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但在谭华清认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病人能够成功获救是每个医务人员最希望看到的,病人能够顺利康复得益于科室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由于谭华清性格温润平和,待人真诚热情,对待病人极具耐心,极为负责,总是站在病人的角度替他们考虑问题,从不收受病人的红包礼金,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身边总是追随着很多病人,一些病友跟随他十多年了,非要等到他坐诊才来看病。这是病人对谭华清的认可和信任,同时也是对他的鼓励和鞭策。

生命最珍贵,不抛弃,不放弃

“感谢谭院长,是他没有放弃我,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是一位好医生……”十八病室的病人一说到谭华清总是赞不绝口。

“生命最珍贵,不抛弃不放弃,不放弃最后一成功的机会,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医学在某种意义上说,本身是一种存在缺陷的学科,它并不能包治百病,但只要我们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这种缺陷就会得到最大弥补,甚至会创造奇迹。”谭华清真诚地说。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在医院劳累了一天的谭华清刚回到家就接到十八病室住院医生的紧急电话:住监护室6床的病人,心脏骤停,情况紧急,生命危在旦夕。“为病人实施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下达一连串的指令后,谭华清不顾疲惫迅速赶到病房。病人是一个30多岁的妇女,病人面色苍白,当谭华清赶到时,病人的心跳已经骤停了五六次,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不及时进行起搏治疗,病人的后续抢救工作将没法进行,可病房没有X光机,如果插电极的话,就只能盲插,盲插不仅风险大而且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极其高,如果将病人移至抢救室再插的话,生还的可能性极其渺小。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谭华清心中涌起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果断的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当场盲插,我来!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在下级医生的积极配合下,在没有任何辅助仪器的情况下谭华清对病人实施了插管,只见他屏住呼吸,全神贯注轻轻的送着电极,凭着精湛的技术,一次,两次,三次,成功了,很快心脏监护仪开始有节律起伏的波动了,心跳的声音出现了,这是谭华清听到的最动人的生命乐章,这一刻,他的眼睛湿润了,这是爱心,医术、胆量与心理素质的集结,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涌上心头。他被病人的坚强感动了、被家属的信任感动了,更被自己的勇气感动了。这是一次历练,这又是一次提高。没有高超的技术、没有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如何能接受这场挑战?又如何能如此完美的完成这场高风险、高难度的挑战呢?

二十八载的沉淀,把奋发意志转化成一种睿智;二十八载的磨砺,把妙手仁心演绎成一片挚爱;二十八载的坚守,把救死扶伤执着成一种信仰!谭华清,一位德艺并举的心内科专家,他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医学事业,用满腔的热血和忠诚捍卫着患者的健康,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生命之歌。

                                                  

 

                                                                  (图文/宣传外联部)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