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党务公开>> 先进典型>>正文内容

80后博士贺亮:甘做“幕后”的生命守护者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8日 字体:

——记娄底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博士贺亮

贺亮博士服照 

 

贺亮博士(左一)采用显微支气管镜实施气管插管

 Keep moving!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我总是这么激励自己。感觉自己如同当年大唐的安西陌刀手,不管面前如是强敌,没有畏惧,没有迷离,一路向前。”

——《安西陌刀手》 201021101:34

 

进入贺亮的QQ空间,没有个照,没有音乐,有的只是几篇医学专业知识和零碎的心得,不免有些单调。但是仔细读来,你会发现这个娄底市中心医院引进的第二个80后医学博士的与众不同,他身上有着优质“80后”所独有的气息:势不可挡的雄心、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负责的态度。正如他自己所写的:没有畏惧,没有迷离,一路向前。

 

结缘医学,源于“一声叹息”

 

1980年,贺亮出生于怀化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家庭。从小到大,他都是长辈眼中的乖孩子、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同学身边的好榜样,懂事孝顺、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3岁那一年,贺亮的奶奶突发脑溢血,当场不省人事,家人赶紧将老人送入医院,经过一天一夜的全力抢救,才将老人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当时,贺亮的父亲在病房里守护重病的奶奶,不禁叹气道:“家中能有个学医的就好了。”

父亲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让情感细腻的贺亮萌发了学医的梦想。希望的种子从此便悄悄地埋在少年的心底,一条执着的求医之路也渐渐在少年的脚下延伸开来……

1998年,贺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素有“北协和,南湘雅”之称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就读临床医学专业。和许多刚进大学的年轻大学生一样,刚开始,贺亮对所学的专业了解并不多,只是一颗求学之心依然坚定。“临床医学是鲜活生动的,而课本知识却是枯燥无味的。初学者往往会将这些看似乏味的书本束之高阁,他们不愿意认真听课,甚至逃课、打网游,殊不知宝贵的理论知识恰恰是今后执业之路的垫脚石。”贺亮坦言,本科五年,他没有虚度光阴。

2003年,贺亮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母校全日制全公费硕士研究生。读研三年,让贺亮有更多的时间紧跟医学国际前沿;更多的机会接触临床上不同的病例和形形色色的病人。2006年,贺亮顺利毕业。由于恋人在娄底市中心医院儿科工作,贺亮亦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麻醉无小事

 

根据医院的实际工作需要,贺亮被安排到麻醉科。

麻醉医师需要具备病理生理、药理、内科、外科、妇儿、麻醉等基础和临床医学多学科知识。在娄底市中心医院麻醉科首席专家吴建新、科主任贺涛及其他老师的关心帮助下,谦虚好学的他很快就适应了新工作,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经验优势,在麻醉这片新的领域大展才华,得到科主任和同事们的一致赞许。

“面对一台手术,大家往往会把目光聚焦在主刀大夫身上,然而,要想使每台手术平稳安全的进行,离不开麻醉师这样的幕后守护者。主刀大夫通过高超的手术技巧完成疾病的根治,但是一旦病人出现大出血、循环衰竭、心率骤降、呼吸骤停等危险时,抢救的重担就落在麻醉医师的身上。”贺亮如是说道。

时间回溯到六年前,术中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让贺亮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20081229,一台前列腺电切手术正在手术室里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患者是一名80多岁的老爷爷。整场的循环、呼吸、水电解质、体温等监测良好,可就在手术即将结束时,意外发生了:老人的心率突然开始下降,60/分钟、50/分钟、20/分钟、15/分钟……血压也几乎测量不到,病情的骤变!怎么办?对于老人的术中情况,作为本台手术的麻醉医师贺亮最为清楚,他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老人的心率持续快速下降,必须在360秒的黄金时间内恢复心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情况刻不容缓,必须马上采取抢救措施!贺亮沉着冷静、迅速对病情做出判断,合理使用药物提升心率、维持血流动力稳定,面罩给氧,头部冰枕降温……监护仪上的心率指数缓慢回升,贺亮悬着的心也渐渐落了下来。

180秒,紧张短暂却令人振奋的180秒,一度徘徊在死亡边缘的老人终于有了生的迹象。手术间里充满了大家的欢呼声,可贺亮的眉头却依然紧蹙:尽管手术结束了,老人暂时安全,但术后的恢复情况无法预知,决不能掉以轻心。连续做了六台手术麻醉的贺亮顾不上休息,回到术后恢复室(PACU)后一直守护在老爷爷的身旁,严密监测老人的各项生命体征,直至老人完全清醒。

 

细节决定成败

 

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求知探索的决心,2010年,贺亮考取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麻醉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该院副院长、首届“十大湘雅名医”、湖南省麻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军美教授。

“读博三年,我基本上是在湘雅二医院的麻醉科度过的。在那里,每一台麻醉机的插头插在哪个插口都有明确的要求。即使只是插头这样一个细节,也能决定一台手术的成败。”话语间,贺亮眼神笃定。

原来,教授多次出访欧美,欧式麻醉机的插口有个固定槽,插头插入后不易松动,而我国某些麻醉机在设计上缺少了这样的环节,插头的固定效果不及欧式。如果手术中麻醉机的插头突然脱落,麻醉机停止工作,将直接危及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教授将麻醉机的插头纳入工作细则中,其严谨细致可见一斑。

教授严谨务实的学风和细致负责的态度深深影响着贺亮的一言一行。同时,贺亮还悟出了一个道理:细节不仅仅决定成败,细节还可以激发创新。

“工作中的创新也源于细节。”贺亮进一步解释说:“现代麻醉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麻醉技术向麻醉艺术转变,由术中无疼痛扩展到围术期重要脏器保护,更注重细节,更强调病人的安全与舒适,更关注患者的预后。比如椎管内麻醉,改变穿刺针针孔的朝向,就可以避免单侧腰麻发生的不良反应,减少病人的疼痛,提高舒适性、加快术后恢复。”

读博期间,贺亮所在湘雅二医院的麻醉科研团队累计在SCI上发表文章5篇,在徐军美教授、戴茹萍教授的指导帮助下,他主稿完成2篇,《右美托咪定抑制芬太尼所致呛咳》就是其中一篇。动脉瘤的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时可能因推注芬太尼所引起的呛咳反射而导致瘤体破裂,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过去尚缺少安全、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方法来抑制这一反射。心如细发,敢于创新的贺亮通过大量的临床麻醉病例研究发现,采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有效地抑制芬太尼及其衍生物所致的咳嗽反射,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等优势。贺亮的文章一经发表,立即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好评。截止目前,贺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篇,在麻醉学权威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2013年,贺亮应邀在全国中青年麻醉学科医师学术论坛就围术期脊髓保护这一论题作大会发言。

 

不让你的眼睛再看见手术的恐惧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美国医师特鲁多的墓志铭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也在贺亮的心中熠熠发光。

“麻醉是病人就医过程中相对被动短暂、顾虑多、风险高的一站。绝大多数麻醉是在手术室中进行的,对于病人而言,手术室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他们面对的是冰冷的机器和穿戴着手术服、口罩、帽子等‘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和不安。麻醉医生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都能给病人带来莫大的安慰。”说到此,文采飞扬的贺亮还笑着引用了米兰·昆德拉的话:“人文关怀是一颗长满可能性的树,只要我们精心呵护,定能长出丰硕的果实。”

20117月,忙碌了一天的贺亮刚出手术室,就被一个中年男子喊住:“贺医生,你还记得我吗?七天前,我在这里做了手术,当时是您给我做的麻醉。今天我要出院了,想当面对您说声谢谢!”贺亮很快就记起了这个病人,第一次见他是在手术台上,他头冒冷汗、牙齿发颤、浑身哆嗦,内心的恐惧不安可想而知。麻醉前,贺亮微笑着对中年男子说:“大哥,别怕,放轻松,开始麻醉后你就感觉不到痛苦了,美美地睡一觉,醒来就可以见到你的家人。”说完,贺亮一边紧握男子的手,一边用纱布擦去他额上的冷汗,然后精心地为他实施麻醉。手术开始时,贺亮又严密监控他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动态数据,并配合手术进程适时调节麻醉深度,为整场手术保驾护航。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也不错,出院前中年男子一定要找到贺亮表达谢意,他说尽管与贺亮萍水相逢,但当自己一个人孤独无助地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时,贺医生用真心真情温暖了他,他的眼里不再是手术的恐惧,而是新的希望。

在临床麻醉工作中,无论是术前麻醉的问询、签字,术中帮助病人完成麻醉,还是术后镇痛,让病人舒适、自然的苏醒,贺亮对病人都做到了人文关怀,让病人和家属都感受到了麻醉医学充满人性的温暖。

博士毕业后的贺亮谢绝了导师的留校要求,依然选择回到娄底市中心医院,因为娄底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这里有重视人才的医院文化,这里有他一生追求的麻醉事业,这里有他难以割舍的培育之情,这里有他朝气蓬勃的麻醉团队……

一颗娄底麻醉医学冉冉升起的新星;

一位不惧困难、执着前行的探路者;

一个永远将病人放在心中的好医生;

这就是贺亮。

 

                                                      (图文/宣传外联部)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