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娄底市中心医院二十八病室副主任、骨科博士张朝贵
初次见到
学成归来,回馈乡梓
1976年,张朝贵出生在娄星区杉山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一共三兄弟,他是老小,相继考上大学的哥哥们为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幼年就参与农耕劳动的生活经历让他更能体会人间疾苦,也因此在他心灵的沃土上埋下了善良与勤奋的种子。从小到大都是名列前茅的他在199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医学院临床医疗系学习,大学是最美好最浪漫的年华,张朝贵把这段最美好的韶华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当别人在享受青春的浪漫时,他却泡在图书馆里饱览群书。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并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应聘至娄底市中心医院骨科工作。学校的学习为他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这让他在临床工作中显得游刃有余,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知识的追求,他认为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工作五年后的他选择了继续求学。
怀着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2006年张朝贵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公费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由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在2008年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张朝贵被允许提前参加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这一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201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并获得省优秀博士研究生称号。优秀的人才总会得到众多用人单位的亲睐,毕业前夕,省城的大医院有意向与张朝贵签约,但他放弃了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娄底市中心医院培育之恩的感激,他毅然回到了家乡娄底。
站在医学前沿为患者解除病痛
“博士并不是知识的顶峰,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医学这一行,只有活到老、学到老、实践到老,才能站在知识的前沿,最有效地为病人解除痛苦。”张朝贵真诚地说道。
参加工作后,张朝贵仍然坚持不断学习、努力钻研医术,协助带教临床研究生,耐心细致地为病友服务,以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赢得了医院领导和广大病友的充分肯定。交谈中,我们得知
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知识只有用于实际才会发挥它的社会价值。也许大家还会记得2010年的“
自告奋勇援基层
说起为何选择医生这一职业,张朝贵现出一丝难以掩饰的伤感。在他还在上初中时,他的父亲患了肺癌,最后与世长辞,小小年纪就遭遇丧父之痛,而面对这一切的他却又束手无策,这种爱恨之情在他幼小的心灵划上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从此,他立志要做一名医生,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病人解除病痛、捍卫健康。
出生农村的张朝贵,很能体会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2011年10月,博士毕业后回到市中心医院工作仅三个月的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张朝贵立足医院临床一线,坚持门诊和查房,言传身教开展临床带教,及时解决基层医生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努力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推广先进技术和成果,向派驻医院医护人员灌输新的医疗服务理念。支援期间,张朝贵共开展住院及教学查房100多次,为派驻医院进行业务授课10余次,举办业务培训班6期,科普培训6期,累计培训人员200余人。
在与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张朝贵深深地感受到群众患病的痛苦、生活的艰辛和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与期待。这种信任和期待,让他在工作中丝毫也不敢懈怠。支援半年来,他主持疑难病例讨论10多次,接诊门诊病人300余人次,指导开展手术20余台次,为农村贫困群众减免医药费用达8万余元。2012年春节期间,刚到家的张朝贵接到冷江市人民医院院长的电话,称医院收到一个车祸病人,骨盆骨折,尿道断裂,已经输了5袋血,把医院备急的血都用完了,现在处于低血压、休克状态,情况十分危急,希望可以转诊市中心医院。挂掉电话后张朝贵立即到医院为病人落实床位等事项,做好接诊准备,并亲自到医院门口等候。通过与泌尿外科专家联手,成功实施一系列相救措施,经过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得到控制,成功获救。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张朝贵感慨地说,市中心医院的骨科是全省临床重点专科,他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一员。他一定会和各专科同仁一起,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为患者解除痛苦,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把我市骨科医疗卫生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图文/宣传外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