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党务公开>> 先进典型>>正文内容

80后博士李毅亮:医学的坚守与传承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8日 字体:

———记娄底市中心医院二十七病室副主任、神经内科博士李毅亮

李毅亮博士服照

李毅亮博士正在查房

走到市中心医院家属区门口,正准备打探李毅亮博士的家往哪走,却看到一个神清气爽的小伙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斯文腼腆、博学多才、谈吐优雅、谦逊有礼,这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他就是娄底市中心医院二十七病室副主任、神经内科博士李毅亮,也是娄底引进的首位80后医学博士。80后的他,褪去稍显稚嫩的相貌,比同龄人多了一些沉稳,儒雅的外表下是一颗致力于开创娄底医学事业新局面的炽热的心。

 

传承一流的医德医风

 

    1983年出生的李毅亮,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父母一直对他要求严格。从小学到博士漫长的求学生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是让父母最省心的孩子。当问及为什么选择医学这条道路时,他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家里人都觉得学医好,能治病救人,就考了医学院。”从一开始对医疗事业的迷茫、懵懂,到后来的热爱、痴迷,李博士认为,师长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以及人格魅力对他影响至深。

2002年,李毅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与许多刚进入大学的年轻大学生一样,刚开始,李毅亮对所学的专业了解不多。但是后来,一个人的出现使他从此热爱上了医学事业,明白了医学誓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第一位引导李毅亮迈入医学殿堂的引路人,是湖北省人民医院的李清泉教授。事情缘于偶然:大二时,李毅亮参加了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两湖书院杯诊断学知识竞赛,由于准备非常充分,李毅亮所在的组获得了满分。而颁奖人刚好是德高望重的李清泉教授,他给李毅亮颁奖时,亲切地说:“小伙子,做得不错,继续努力!”李清泉教授是全国著名呼吸内科专家,曾担任过湖北省医学会会长等许多重要职务。最让李毅亮敬佩的是,李教授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和普通医师一样座诊、兢兢业业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工作繁忙之余,还坚持做学问。李教授这样几句普通的话语,却深深地影响了李毅亮。从这一刻起,李毅亮就在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的人生树立了目标:做一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

2007年大学毕业后,李毅亮考取了武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业;2009年,硕士毕业后又考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全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曾进胜教授。博士学习期间,导师曾教授对他从医之路影响最大。曾教授医术精湛,并且医德高尚,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病房,都是本着一切为病人的态度,和蔼可亲、诚恳细致、尽心尽意地接诊每一位病人。老师不仅以身作则,并且常跟李毅亮语重深长地说:“选择了医学,就要当一名好医生。当一名好医生,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病人着想;其次,要勤勤恳恳学习,拥有精湛的医术才能最好地为病人服务。”

    良好的医学环境对李毅亮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李毅亮就读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医院的老院训是“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身医心”,每每看到这则院训,他心里就会涌起作为一名医生的崇高感和使命感。他告诉我们:“我没有前辈们那么高的理想,我只想做好‘治病救人’四个字。要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小人物一起努力才能做到救国救世,而我,只是其中很微小的那一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的浪花,微不足道。”学医的路上,他一丝一毫也不敢松懈。20127月,李毅亮顺利从中山大学博士毕业后,被娄底市中心医院作为高档次人才引进。

 

让康复医疗造福更多患者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脑中风(脑梗塞,脑出血)、脑外伤等神经内外科疾病和截瘫等骨科疾病,如果在早期有康复医疗的介入,将会大大改善预后,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致残率。20134月,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归来的李毅亮,在目前我市技术力量、场地、设备、从业人员都还较薄弱的情况下,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为病人灌输康复理念,立志将康复医疗在娄底规范化地发展起来。

在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是脑中风等脑血管疾病,李毅亮接触的60%70%是中风病人。脑中风治疗过程中,康复医疗的全过程介入,对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尤其重要。有些中风病人偏瘫之后,平时只用药,由于不能及时接受康复治疗或是不能接受规范科学的康复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得很差,有一些严重的病人甚至导致关节畸形。此类病人一入院,李毅亮就会仔细跟家属及病人交代,告知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及方法,尽量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治疗过程中,李毅亮将所学的康复医疗知识全程介入,尽管此举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却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也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成效。

李毅亮说,随着全世界范围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的定义发生了很大改变:不再只是简单的疾病消除,更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完美状态。健康的这一新定义对医疗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们从传统的二维医疗思维发展到了三维模式:治病—救命—功能,更注重生活质量。康复医学,正是适应这一医疗思维模式转变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医学学科。李毅亮还帮我们理清了对于康复医学的一些错误认识。有的医生认为:康复就是临床疾病急性期在各专科治疗后,打发病人去活动筋骨的地方;有的认为:康复治疗,任何专业的医师都能干。其实康复科医生大多是西医临床出身,因为一个好的康复科医生,只有同时掌握了康复专科和神经内外科及骨科等相关知识,才能针对疾病及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康复治疗手段介入。

李毅亮认为,一个好的临床医师,同时也必须是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必须贯穿疾病治疗的整个阶段,特别是早期介入。当然,进行康复治疗还需要设备、人员、场地。我们也希望,李毅亮的努力,能帮助娄底康复治疗技术实现快速的发展。

康复治疗的效果可以好到什么程度?李毅亮举了一个例子,残奥会上一些残疾人的比赛,残疾人可以创造出与健全人差不多的好成绩,南非的“无腿飞人”、“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这就是康复治疗的力量。

 

医疗工作上的诚恳细致

 

“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我能做的就是诚诚恳恳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我现在做的都只是平凡小事,但我希望把它做好,做出成绩。”进入医院工作后,他一心想将在外地所学所见的新经验、新作法引入娄底。

前不久,李毅亮接诊时,有个病人一进来就说他头痛、失眠很多年,感觉哪里都不舒服,四处求医,到很多医院都做了全身检查。他问病人在哪里治疗过,以前的医生是怎么诊断的。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这位病人先后被诊断过患有胃病、肩周炎、心肌梗塞、脑血栓、胸痛等疾病。李毅亮经过认真诊断,发现病人患的是神经官能症。那为什么又会被诊断出那些病呢?原来,神经调节紊乱可能引发出上述种种不适症状,也就容易被当作上述疾病进行诊治,这样不仅不能解除病人痛苦,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目前,该病人在博士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已明显好转。

201210月,刚到市中心医院工作的李毅亮,收治了一位70多岁的男性病人。刚入院时,家属告诉李博士,这次主要是因为走路不稳摔倒了,半年前还有过脑梗塞。李毅亮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病人确实因为脑梗塞遗留有一侧的肢体力气差一些,但是导致摔倒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走路姿势不对。加之病人还有脑梗塞后遗留的失语症。即病人想说什么偏偏说不出来,但有时候偶尔也能说出一些话。由于已经半年不能正常说话了,家属也认为没有了恢复的希望,平时在家里仅仅只是吃药,并没有采取其他治疗。李毅亮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心疼,他知道,由于目前康复治疗的观念还没有为大多数的医生和病人接受,规范的康复治疗开展远远不够。许多脑中风病人在发病早期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康复治疗,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治疗时机。但是,李毅亮还是尽可能的应用自己所学的康复医学知识,在住院期间对这名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在患者出院回家后,李毅亮还经常电话指导病人及家属进行康复锻炼。3个多月后,病人家属打电话告诉李毅亮,病人已经能够说话和走路了,康复锻炼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李毅亮表示:康复治疗不仅只在神经内科疾病应用广泛,在骨科、神经外科及脊柱外科等疾病的治疗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为了更好地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为病人服务,201210月,李毅亮向医院申请前往国内享有盛誉的康复医学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学习;20147月,医院选派李毅亮参加湖南省首届康复医师培训班。学成归来的他继续在临床一线实践着医学梦想,努力将所学知识造福更多患者。

作为娄底市第一位80后医学博士,李毅亮在医学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他曾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在《Autophagy 、《Neurochemistry》等国际知名医学期刊上发表SCI文章3篇,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卒中与神经疾病》发表文章2篇;2012年,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大会会场应邀就研究课题《Ebselen抑制高血压大鼠局灶性大脑皮层梗死后同侧丘脑自噬的活化并减轻继发性损害》作大会发言。

“我是个平凡人,只想将平凡的小事做到最精致,对得住自己的良心。”这是李毅亮所追求的人生价值观,对待医疗事业也是如此。工作以来,他最大的感触就是:病人、家属都挺好的!这么质朴的一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年轻医生,看到了未来医患和谐的新局面。

                                                                                   (图文/宣传外联部)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