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治疗的四大困境和相应对策
发表日期:2014-02-08

肝脏的外科治疗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肝癌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日渐丰富,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手术治疗。虽然肝切除术仍然是肝癌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微创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等技术方法,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补充,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它们在为患者创造手术治疗机会、降低或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

但是应该注意到近十年来肝癌的治疗效果难以显著提高,其主要原因为:一是肝癌疾病本身的特点影响到疗效的进一步提高;二是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也出现了“瓶颈”问题。主要表现为四大困境:1.我国肝癌患者绝大多数合并肝炎后肝硬化(85%以上),肝硬化本身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长期生存;2.肝癌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至晚期,仅20%患者可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3.术后容易复发,术后5年复发率达60%以上;4.易发生广泛转移,而对转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虽然各种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仍仅有手术和微创治疗可获得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面临肝癌治疗中的困难情况,除了加强肝癌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外,更需要强调在现有肝癌治疗基础上的观念更新,强调一些肝癌治疗规范的建立和一些治疗适应症的把握。

针对目前这种困境,制订相应的对策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需要强调的观念是外科治疗仍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特别是肝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针对肝癌患者发病隐匿,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根治的特点而言,进一步提高肝癌早诊早治的水平可更大程度上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早期肝癌患者通过肝切除术、肝移植或微创治疗,均获得了50-70%的5年生存期。有多项随机研究报告显示,微创或手术治疗取得了相似的临床效果,均可作为小肝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而肝移植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小肝癌的治疗上则可发挥较好的作用。

  其次,需要强调的观念是治疗的综合性,这是当前提高疗效的唯一途径,合理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即综合治疗,在肝癌临床上可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常见以下三种情况:

1.外科治疗在手术或微创治疗获得“根治性”的基础上,需强调术后的综合协同治疗,预防复发,以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在此方面,国内外已作过较多探讨。手术切除(微创治疗)+术后辅助治疗模式目前在肝癌的临床应用最多,特别是手术切除+术后放射介入(TACE)组合。鉴于肝癌手术后复发率高,特别是多数患者复发高峰集中在术后7个月至术后1年(短期复发),国内外部分研究建议术后一个半月左右为患者施行预防性TACE,可以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但部分研究者认为,TACE的选择应结合患者肿瘤根治程度、肝硬化程度以及肿瘤的恶性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此外,在手术治疗的组合中,术后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也可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

  2.目前肝癌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仅为26%,而5年总体生存率可达40-50%,其中术后的各种综合治疗如TACE、微创治疗等对延长总体生存率起重要作用。针对临床上肝癌高复发、高转移的特性,使得针对肿瘤复发后的治疗成为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因素,也就是延长患者的带瘤生存时间。这与患者手术后的密切随访观察、复发后及时有效的处理(如再次手术切除、微创技术及TACE的应用)有密切相关。

3.多种治疗协同可为原先不可手术的患者创造手术条件,提高肿瘤切除率。典型的例子就是肝癌的二期切除,通过肝动脉结扎,术中肝动脉栓塞、放疗以及TACE等方法,部分原先不可手术切除的巨大肝癌经治疗后可缩小,并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患者因此也可获得与一期手术切除相近的5年生存期。协同治疗的另一方面含义是指对单一方法均不能达到根治的肿瘤,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合用可提高肿瘤的控制程度。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治疗的个体化,目前国内外针对此方面的研究处于初步展开阶段,如果制定的诊疗规范与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相结合,特别是肿瘤的转移和侵袭性相结合,可能会给肝癌的个体化治疗带来新的观念转变。

  此外,对肝癌的治疗可能起到质的突破的是,来自针对肝癌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2007年欧洲肝癌研究发现索拉菲尼对肝癌治疗有意义,这是目前为止公布的第一个有效的肝癌治疗药物,并由此揭开了针对肝癌治疗众多靶点药物研究热潮。

  综上所述,今后肝癌研究的重点应该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寻找新的肝癌治疗标志物,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二是明确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使肝癌现有的治疗更加合理、规范;三是加强对肝癌发病机制、复发转移的研究,研究和发展一些肝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四是强调各种治疗的综合性,使对肝癌的治疗贯穿于肝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相信随着研究的进展,肝癌患者的预后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观。

(综合外科17病室主任 叶春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