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 梁剑琦
提起糖尿病,大家都知道要化验血糖。可除了血糖,还有哪些可化验的项目,以及它们各自的临床意义和用途,可能大家就不是那么很清楚了。其实,与糖尿病相关的化验种类繁多,各自所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下面为大家一一列举:
一. 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根据检测的时间可分为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和糖耐量试验。
1. 空腹血糖:指空腹8小时以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是诊断糖尿病最重要的依据。参考范围:3.6~6.1mmol/L。有临床症状且空腹血糖≥7.8mmol/L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而当空腹血糖介于6.1~7.8 mmol/L之间时则可能为糖耐量减低,需做进一步检查。
2. 餐后2小时血糖:指进餐后2小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也是辅助诊断糖尿病的依据。正常人进餐后血糖浓度迅速升高,2小时后基本回复到空腹水平(<7.8 mmol/L)。若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若介于7.8~11.1 mmol/L之间则为糖耐量减低。
3. 随机血糖:没有时间限制,患者随时检测的血糖。若≥11.1 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4.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本试验反映了进食后胰岛素分泌的情况和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分型和治疗。
方法:试验前空腹10小时以上。清晨空腹静脉抽血后,在5分钟内饮入300毫升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喝糖水后第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静脉抽血一次,并同时留尿。
结果判定:正常人在服糖后30分钟至1小时血糖达到高峰值,但不超过10 mmol/L,2小时恢复到空腹水平。各次尿糖均为阴性。而糖尿病人达到峰值的时间延长,且峰值超过11.1mmol/L。
二. 尿糖: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检测结果为阴性。而糖尿病人由于血糖浓度增高,糖从尿液中排出来,因此在尿液中能检测到葡萄糖,而且随尿中葡萄糖浓度的不同结果可为“+~++++”。
三.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中葡萄糖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反映的是患者在抽血化验前4~8周的血糖平均水平。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已成为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国外已将糖化血红蛋白监测作为糖尿病疗效判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金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4.4%~6.2%,要求控制在7.5%以下,若大于12.6%则易发生慢性并发症。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以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四. 胰岛素释放试验:是用于检查胰岛功能的试验。通过此试验可以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减少或缺乏,胰岛素治疗有效;2型糖尿病,胰岛素含量可能正常或稍低。
方法:和OGTT试验相同。
正常范围: 空腹:20.0±13.58μU/ml 一小时:102.76±49.9μU/ml 二小时:76.52±41.67μU/ ml 三小时:44.93±30.88μU/ml
五. 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进程中,初发肾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远早于尿常规的改变和血清尿素氮、肌酐的升高。不进行有效的治疗,约一半1型糖尿病病人逐渐发展为临床肾病并进展到终末肾病,超过20%的2型糖尿病病人在20 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如果早期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积极的治疗与干预,可以阻止其发展至临床期肾病,部分病人甚至可以逆转肾脏的病理改变。因此微量白蛋白尿的监测对糖尿病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六. 酮体:酮体测定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极为重要。当病人胰岛素缺乏,血糖浓度过高时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称之为酮体。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的统称。血液酮体测定的是β-羟丁酸,占酮体80-90%,基本可以反映病人当时血液酮体水平。正常人血液β-羟丁酸含量<0.3mmol/L。血液酮体增高时,可引起高酮血症甚至酮症酸中毒。发生高酮血症时病人有口渴、乏力、头昏、食欲不振等症状。合并酸中毒时以上症状加重,常出现嗜睡、恶心、呕吐、腹痛,易误诊为胃肠炎或急腹症。重症者皮肤粘膜干燥脱水,血压下降,呼吸加快,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可出现昏迷,最后导致酮症酸中毒死亡。酮症酸中毒是较年轻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血液酮体检测的主要对象是: 1.Ⅰ型糖尿病急性发病期,血糖浓度高于16.7mmol/L。 2.有糖尿病史,且有恶心、呕吐、腹痛等酸中毒症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