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主办 今日天气查询 返回首页 | 新浪微博 | 手机版 | 党务公开网 | 电子院报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医院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娄底市中心医院>>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正文内容

【学科主任风采】姜新萍:以赤诚之心守护生命之花

作者:朱菲 夏牡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0日

弯弯的眉毛、月牙形的眼睛,笑起来的时候,嘴角两边还有2个小梨涡……近日,记者走进我院儿科,见到了儿科党支部书记、儿科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姜新萍。

亲切温和、如沐春风、如浴阳光,是姜新萍给人的第一感觉。在周围人眼里,她既是患儿、家属口中的“姜妈妈”,也是同事、领导心中的好榜样。26年来,她用精湛医术,为患儿驱散病魔,以赤诚之心守护患儿健康。她身披白衣铠甲,用医者之光照亮无数个家庭,带给他们希望。

 

姜新萍主任查房时和患儿互动

 

坚守专业——

医术要用一辈子去精益求精

 

“小时候身体不好,一咳就咳很久。”“读初高中时,体质仍差,经常生病去医院。当时就想,要是自己能给自己治病,该多好!”“家里有亲戚学医,耳濡目染下,觉得当医生很好。”……从点滴叙述中,记者得知了姜新萍学医的缘由。

在心中埋下从医的种子,然后,生根发芽。1997年,从当时的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姜新萍便来到我院儿科,从此就扎根在这里。

长期以来,由于压力大、风险高、收入低的职业特点,儿科医生流失较多。而在儿科,姜新萍一干就是26年。

“干一行爱一行,选择了儿科,我就要全心全意做好儿科医生。”姜新萍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开心,让我觉得自己也年轻起来。”在姜新萍看来,行医乃上善,能守护幼小的生命,是一种福气,值得她用一辈子去精益求精。

一边看病救人,一边努力钻研。一直耕耘儿科领域的姜新萍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特别擅长儿科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救治。26年来,她为无数重病甚至濒临夭折的患儿撑起生命的绿荫,为无数病患家庭送去了新的希望。

2019年,姜新萍曾带领团队,从死神手里成功抢回一名心跳、呼吸骤停的患儿。

“平平(化名)由于心肌炎、支气管炎入院,入院当晚孩子家人觉得他看起来精神还好,以为不会出大问题,就想带他回家取物品,但考虑到患儿病情,我们没同意,现在想来多亏了我们的坚持。”姜新萍说,第二天早上7点多时,平平突然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早早就在病房查房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发现了问题,一边进行心肺复苏,一边转ICU抢救。

时间就是生命。“为确保心脏胸外按压不停,7、8个医护人员轮流按压了半个多小时,直到患儿心率恢复。”姜新萍说,但他们没有丝毫放松,平平随时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跳呼吸再次停止。姜新萍一方面带领团队密切监护并维持平平生命体征,一方面则和家属沟通后,紧急联系省级医院儿科ECMO团队会诊,直至成功装上ECMO转送至上级医院。

“如果没有他们的专业判断,没有他们的不抛弃、不放弃,可能我再也听不到孩子喊‘妈妈’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平平妈妈仍心有余悸,专程到科室为医务人员送上锦旗。

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对于姜新萍来说只是救治成千上万危重患儿的普通一幕。

今年5月,不满1个月的希希(化名)被送进了我院新生儿科。重症支气管肺炎、反复呼吸暂停……病情危急,如果继续保守治疗,可能会导致病程长、易反复、难痊愈,甚至可能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怎么办?

姜新萍带领专家团队对希希病情进行反复讨论和综合分析,认为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是对其实施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可新生儿气道狭窄、黏膜血管丰富,支气管黏膜薄、耐受性差,手术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尽管我院儿童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已开展近十年,但为新生儿开展该项技术在娄底还从未有过。

“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专家团队决定迎难而上,根据希希情况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并拟定各种应急预案。最终,凭借娴熟的技能和缜密的操作,儿科专家们为希希成功实施了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帮其成功摆脱了肺炎反复发作的困扰。

而这,也是全市首例为新生儿开展的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标志着我院儿科技术实现了又一次突破。

 

姜新萍主任仔细为患儿检查

 

仁心仁术——

成为患儿信赖的“姜妈妈”

 

儿科通常被称为“哑科”,孩子往往说不出哪里不舒服,且其起病较隐匿、病情变化快、家长又心急,诊治难度和压力不言而喻。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儿科医生更需要用爱心、耐心、细心来关爱每一个孩子,对他们负责,做一个值得托付生命的医者。”姜新萍说。

2014年的一天早晨,家住新化县、一岁零四个月的琦琦(化名)因重症手足口病并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改变被紧急送到我院抢救。病情凶险,给予插管等一系列治疗后,姜新萍连续七天七夜守在琦琦床旁没有回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随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经过全力抢救,琦琦病情逐渐稳定,而短短7天,由于巨大的压力和强烈的责任心,姜新萍嘴里长满了溃疡,体重骤降10斤!

“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要不是姜主任,真的不敢想象我的孩子会怎么样……”出院前,琦琦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握着姜新萍的手不停道谢。

大家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姜新萍已经在手足口一线奋战了一个多月,吃住都在值班室里。

“没有您,就没有孩子的今天!”这些话,有无数患儿家长说过。

如今,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面对越来越多的患儿,姜新萍总是精心诊治、耐心解答,把每个生病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久而久之,叫“姜妈妈”的人越来越多。

 

姜新萍主任仔细为患儿检查

 

交谈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件趣事,姜新萍自称为“1.5公里老司机”,而从家到医院的这1.5公里,被她戏称为“不得不开的生死路”。

考取驾照多年的姜新萍,唯一开过的路就是这1.5公里。“我胆子小,不敢开车,可晚上、半夜经常有会诊,为了不耽误家里人休息,我只能大着胆子自己开车。”姜新萍说,有时会诊到很晚就直接待在科室,第二天,她又接着上班,一直到下班才开车回家。

“医生,既要有医术,更要有医德。”26年来,无论是曾经的住院医师,还是如今的儿科主任,姜新萍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从来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特别是遇到手足口、流感、新冠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她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逆风前行。

“儿科确实很累,身体累,心里更累。但看到孩子们冲着我笑,一声又一声喊着我‘姜妈妈’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对姜新萍来说,患儿的健康,是她最大的牵挂,也是她前进的动力。

 

姜新萍主任义诊现场

 

言传身教——

唱响薪火传承之歌

 

“儿科的整体氛围很好,每次来这儿都觉得很放松。”“从没见科室人员吵过架、红过脸,有事大家都是有商有量。”“他们工作努力,责任心强,每次合作都很愉快。”

这种科室氛围,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2011年,38岁的姜新萍接过前任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杨海玲手中的接力棒,扛起儿科发展的重任。

“尊敬前辈、照顾后辈,是科室一直以来的传统。发扬传承好老一辈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学科主任的姜新萍,遇到事情总是冲在最前面,有好事却是先想着其他人,“大家在我手下做事,那我就要一碗水端平,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姜主任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她不仅在工作中教会我们如何认真负责,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个患儿,在生活中她也像长辈一样关心我们每一个人。”这是科室人员对姜新萍的评价。

遇到拿不准主意的,科室人员总是第一个找她,所以她经常中午不回家;每次遇到知识盲区,她总是及时学习了解,然后第一时间组织科室人员学习;采访期间,时不时就有人给姜新萍打电话,她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解答。

“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科室建设好。”她不断加强科室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每周一晚集中业务学习,开设儿科大讲堂,定期邀请上级大医院专家到科室授课查房,提高科室人员业务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姜新萍主动与上级医院儿科建立儿科医联体、综合医院儿科联盟,通过远程会诊网络参与疑难病例讨论。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县级医院的联系,利用电话、微信等多种渠道建立业务往来,到下级医院授课讲学、传经送宝。

在一代又一代人手中,我院儿科不断迈进,由以前的1个科室,发展为现在拥有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康复中心等7个医疗单元的大科;医护人员从之前的20余人,充实到如今的180余人;成为省评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是我市规模最大、人才队伍最雄厚、综合实力最强的儿科专科。

目前,科室能常规开展各种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及各种危重、疑难病例的处理;成熟开展极低和超低体重儿的救治,早产儿极低和超低体重救治创下全市两个记录:成功救治我市出生体重最轻(570克)患儿和我市胎龄最小(仅24周)患儿。能成熟开展呼吸支持技术肺表面活性性物质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无创通气与高流加温加湿吸氧常频通气的肺保护、高频振荡通气、双通道同步换血术、NO吸入治疗、儿童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肾穿刺活检等先进技术。

“未来的路还很长。”姜新萍说,成为儿科医生是一种缘分,她要用一辈子来做好这份事业。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创举,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在脉脉的温情里,在暖暖的笑容中,姜新萍用医者的一片赤忱,践行着“一切为了患儿健康”的庄严承诺。

 

姜新萍主任义诊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