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主办 今日天气查询 返回首页 | 新浪微博 | 手机版 | 党务公开网 | 电子院报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科研教学
您现在的位置:娄底市中心医院>> 科研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文内容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专业基地教育指南(2022年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1日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专业基地教育指南

(2022年版)

入专业基地教育是指由专业基地组织实施,以培训目标、内容及基地管理要求为主要内容,在住院医师进入专业基地前的教学活动。

1  目的

(1)帮助住院医师了解专业基地的总体情况,明确本专业的培训目标,尽快融入新的学习和培训环境。

(2)对培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充分准备,为获得良好的培训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 形式

根据入专业基地教育培训内容的特点, 一般以讲座为主,实践为辅。根据内 容不同,可采用专题讲座、观看视频、参观、基本技能培训及座谈等形式;根据 教学环境不同,可采取现场教学、线上或线上线下结合等教学形式。可编写培训内容资料供学习。

3 内容

根据培训目标的要求,入专业基地教育的内容应与入院教育和入轮转科室教 育上下衔接,根据本专业基地的实际情况及住院医师的不同背景,设计体现专业特点的模块化培训内容。

(1)学科背景、专业基地环境和组织架构。

(2)专业基地医疗工作等相关规章制度及流程。

(3)专业基地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轮转计划。

(4)住院医师轮转期间所需掌握的临床诊疗能力和技能操作要求。

(5)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实践和教学活动、接受评价考核和日常管理的要求。

(6)本专业基地医疗团队沟通和医患沟通的特点,以及本专业基地特色的医学人文素养。

4  组织安排

入专业基地教育的组织由专业基地主任作为负责人,由教学主任组织,教学 小组及教学秘书配合实施。入专业基地教育应注意以下重点环节的组织:制订课程计划、遴选任课老师、实施细则、住院医师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在住院医师入专业基地后第1周内进行,教学时长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5  准备工作

5.1   专业基地主任的准备:专业基地主任负责协调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学资 源,设计及审定培训方案,把控培训质量。

5.2   教学主任的准备:专业基地的教学主任,应按照培训细则的要求,组织本 专业基地的教学小组,制订入专业基地教育计划、方案及课程安排,遴选任课老师。

5.3 教学秘书的准备:协助教学主任完善上述工作,准备必要的授课用品,做 好考勤与教学档案管理。

5.4   任课老师的准备:提前准备授课内容、课件,根据考核要求命题,并向教 学秘书提供需要提前准备的教具等设备清单。

5.5    住院医师的准备:提前了解本专业基地的轮转要求及培训细则。

6  实施

6.1    实施要求:专业基地教学主任应参与并监督入专业基地教育的实施,教学 小组及教学秘书注意及时与任课老师和住院医师沟通协调,确保按计划按要求完 成入专业基地教育。

6.2    评价及反馈:入专业基地教育的评价是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培训基地住培职能管理部门应对入专业基地教育的组织形式、培训安排、培训内 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专业基地主任和教学主任应组织教学小组收集分析任课 老师、督导专家及住院医师的反馈意见,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改进。可通过网络问卷、纸笔问卷、总结及访谈等形式进行评价,整理并分析反馈意见。

7 注意事项

7.1     做好入专业基地教育整体设计:专业基地教学小组应在专业基地主任的带领下,明确入专业基地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应与专业基地内各轮转科室(或部门)教学负责人协同合作,做好入专业基地教育的整体设计。

7.2     抓好培训过程各环节落实: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培训安排,健全台账制度, 及时整理和归档授课资料、考勤记录等。

7.3 加强培训质量控制:针对入专业基地教育的各个环节,及时收集督导专家、 住院医师的评价反馈,进行持续改进。

8  其他说明

8.1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应选择有教学热情和教学经验,且熟悉该专业住培的内容、标准、方法和要求的任课老师,并保证其教学时间。

(2)入专业基地教育要注重实用性、专业性。为了解住院医师对入专业基地教育培训内容掌握情况,可自行决定考核的内容和方式。

8.2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开展入专业基地教育的活动,各专业基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不能偏离其基本框架。

9  附件

9.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专业基地教育推荐培训内容

9.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专业基地教育反馈表(住院医师使用)

9.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专业基地教育项目评价表(督导专家使用)

入专业基地教育指南编审小组

组长:郑玉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写:张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执笔)

王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审稿(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王亚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方才妹(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

邓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卢章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刘继海(北京协和医院)

阮骊韬(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奉春(北京协和医院)

陈淑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周玉皆(南京鼓楼医院)

周宇麒(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柳 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姜可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耿晓北(中国医师协会)

贾明艳(中国医师协会)

徐天士(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高鹏(中日友好医院)

黄穰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谢小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薛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