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主办 今日天气查询 返回首页 | 新浪微博 | 手机版 | 党务公开网 | 电子院报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医院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娄底市中心医院>> 医院文化>> 文学天地>>正文内容
黄雄日记:医患关系,不应成殇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8日

黄雄日记:医患关系,不应成殇

1224  星期四  小雨

 

    从湖南娄底市中心医院回来时,我一身疲惫,而大街上处处都是庆祝平安夜的人们,他们无忧无虑、笑靥如花。

    “平安夜”是舶来品,其“平安”二字却非常契合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在世,平安是福。可很少有人去想,这两个字背后究竟有多少人在默默地守护,凝聚了多少的心血和付出?

    一周前,岳母突发重病住院,我常去陪护看望。从病人转变为病人家属,我得以从较为客观、全面的角度去观察、体会和分析被日益“妖魔化”的医患关系,也亲身经历了一遍由怀疑到信任、依赖,再到敬佩的心理体验。

逐渐建立的信任感

    17日晚饭时,岳母突然感到头疼。家人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不到10分钟,娄底市中心医院的救护车就赶到了,及时把老人送到了医院进行抢救。医生检查后初步诊断为脑部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转住院部一病室(神经内科)做进一步检查。

    老人病情危急,我放下手头工作风急火撩地往娄底老家赶,路上一直在筹划将她转到长沙的大医院,还想好了托什么人挂专家号、争取床位。在拯救亲人生命的关键时刻,我也得彻底“俗气”一回。

    当晚2200点到医院时,护士长李辉正陪护在老人身边,轻声宽慰我的家人。主任医师接到医院的紧急电话后,立即从外地赶了回来,详细询问情况后马上与医护人员进行了研究,建议第二天先做脑血管造影,并提出了开颅手术、血管介入手术两个方案。

    动这样的手术是不是转院到省城的医院更为稳妥?因为脑部疾病的治疗是高专业化、超精细化、高风险的,“不做手术肯定没命,做了很可能人财两空”。因为职业的原因,我见过许多类似的场景,轮到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却同样免不了思前想后。

    “如果在转院路上出现危险,很难及时处置。”明白我的担心后,主任耐心做了解释,并建议在中心医院进行介入手术。

    他还告诉我神经内科的情况,帮助我判断分析。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现在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经治医师4名,护理团队30人,并且拥有较强的学科队伍,从2004年开始在全省地级市医院率先开展了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已经进行过400余例高难度手术……

    我看到了医院的信心,最终放弃了转院的想法。

    第二天是主任固定坐门诊的时间,脑血管造影安排到了中午。11点,他坐诊结束后马上安排进行了造影检查。

    “脑血管里可能有瘤子,造影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瘤爆炸。”医生的话让我和家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两个小时的检查做完后,证实了岳母小脑后部位血管有一个血管瘤破裂。

    李辉似乎看出了我们的慌张,跑前跑后帮忙沟通。帮岳母取片子时,她一路小跑,不小心重重地摔了一跤。我看到后准备上前扶一把,她却挥挥手:“没事没事,只要第一时间拿到片子,送给了手术医生,我这算不了什么。”

 

晚上,护士们加班加点做护理技能培训。

 

    随后,医院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会诊,确定马上进行手术。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主任提前联系了湘雅附一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刘凡。等一切确定下来时,天色已晚,医护人员连饭还没吃。

    这样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我和家人多了不少信心。

    19日一早,刘凡教授从省城赶到了娄底,8点,手术如期进行。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下午1330分,刘凡等医护人员走出了手术室,带给我们一个好消息:手术成功!看着他们一脸的疲惫,我内心充满感激,想请他们吃顿饭表示感谢,却被委婉地拒绝了。当我经过他们办公室时却看到,他们每个人端着一个盒饭,吃得正香……

 

介入手术现场

 

最大的心愿和幸福

    手术后,岳母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直到晚上21:00点,李辉和护理团队一直在监护室精心护理。麻药散后,岳母疼痛难忍,经过尝试少量多次喂温水,并遵医嘱用药已经对症处理的病情反馈时,更觉得有如此负责的医护团队倍加安心。李辉出来了,告知母亲伤口敷料干燥,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病情基本稳定,还需密切观察。刚想言谢时,耳边听到关切的叮嘱:有专业护理人员24小时陪护阿姨,请你们放心,有任何病情变化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紧张忙碌的全市首个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

 

    这种真诚的关爱并不是独此一份,李辉对其他病人也是如此贴心。邱元吉老人8年前患上了脑梗塞,这次是第11次住进医院。每天清早,李辉都会去看邱元吉,问问有什么需要,再聊聊家常。

    我原本以为,“把病人当亲人”只不过是医护行业的一句“口号”,喊着好听罢了。但就在我的亲眼“见证”下,这个“口号”正在李辉身上润物无声地践行着。我有时候在想,是什么样的驱动力,让她对病人有这样的耐心?

    从岳母手术后的慌乱中缓过神来,我才开始留意神经内科走廊上浓浓的“人文医学”氛围:墙上的“防跌倒十知”清晰告知了病人及家属注意安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对手术、用药、有效沟通等作出了要求;每个病房门口,科主任、管床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等信息清楚明了;为了方便出院病人咨询,神经内科还在醒目的位置公开了科室、医生、护士的联系电话……

    “您今天感觉好点了吗?医生过来看了吗?有什么事可以找责任护士,也可以找我,我叫李辉……”昨天上午,我再次来看望岳母,刚好碰到李辉逐个病房“串门”,详细询问每个病人的情况,抚慰他们或恐慌或焦躁的情绪。

    “病人的枕头怎么垫得这么高呀?”

    “这个输液速度会不会觉得胀?”

    ……

    竟然问得这么细致,我心里想。

    一位病人家属焦急地询问什么时候能出院。李辉耐心地说:“脑梗塞这个病不能急,发病2周为急性期,2周一6个月为恢复期,6个月以后为后遗症期,每个阶段治疗护理要点都不一样,不是打一两天针就能好的,要有耐心、多休息,相信医护团队,特殊原因没有做的检查我们会退掉的,医院不会多收您的钱。”

    我从护士处得知,这是她每天固定的工作“护士长督查”。整个过程她不是板着脸走流程,而是轻言细语的,像个钻进病房的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暖。跟每位病人交流后,她总是在一个小记录本上写着什么,我凑上去看了一眼,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天的督查情况:8床不知道责任护士,20床床单有血迹未更换,29床未挂有氧标识牌……不仅如此,跟每位病人交谈时,李辉总是反复叮嘱大小便标本留取事项,各项检查、康复治疗需要注意的事项。

    李辉总是不厌其烦反复叮嘱病人及家属康复治疗需要注意的事项,而类似“超声检查前能不能吃饭”、“超声检查要不要憋尿”等小问题,每天还是有大量的患者问。哪怕嗓子嘶哑、口干舌燥,李辉也不会甩给对方一句“自己看说明”。

    她说,对这些毫无医学背景的普通人来说,有些医学知识晦涩难懂,你不说清楚,病人就可能在康复过程中发生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导致病情加重。

    难怪到了第二天,每个住院的病人和家属准知道,有事找“帽子上有蓝杠杠”的李辉。“每天每个病人至少要看2次,这是基本工作。”她笑着说,“病人早点康复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和幸福。”

    一病室的墙上挂了一本留言本,我翻来仔细看,发现病人写了不少留言,条条都有李辉的回音。如2床病人反映“过了上午9点就找不到医师”,李辉在后面回应“加强24小时值班医生在岗督查”。

 

一病室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近年来,该病室已建立了患者满意度调查、出院患者回访、病人心声本、病人意见箱等惠民便民20余本,推行绩效考核制度50余条,形成登记台账,让群众、病人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

    2011年成功创建“湖南省优质护理服务病房”,2012年被指定为娄底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神经血管介入治疗中心,并多次获得医院先进科室、特殊贡献集体、先进党小组、先进工会小组、优秀带教科室等荣誉……

    我看着神经内科一病室的简介想,不正是医护人员的无私付出,才谱写出了一曲“小科室做出大文章”的生动乐章吗?

 

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

 

不妨多些换位思考

    21日,岳母进行了腰脊穿刺术,置换出10余毫升血性脑脊液。后来因忙于工作,我们不能时刻陪伴床侧,心里十分牵挂。李辉就及时给我们发短信告知“病情稳定。”

    对于这份耐心细致,我内心充满感激,李辉却总是说:“护理就是我的事业。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就是对我们付出最大的回报。”在她看来,护理工作就是扎扎实实地做。而我已经不只一次看到她帮其他病床上的老人催痰、刷牙、擦洗,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

    平安是福,谁都希望一生无病无灾、家人平平安安。可是当前传统医疗行业面临很多尴尬和困境,医患关系紧张化、医闹职业化、矛盾复杂化、事件严重化倾向却为这个“福”填了不少“祸”。有数据显示,2014年共发生医疗纠纷15万起,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的医院都发生过殴打、威胁、辱骂医护人员的情况。

    在这一背景下,患者和家属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善医疗服务现状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要开展医疗大数据创新研究,构建综合健康服务应用。近期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网络医院”。这必然带给医疗服务系统全新的发展契机,但背后又藏着太多的辛酸无奈,值得我们反思。

    解决医患矛盾,缓和医患关系,技术只是辅助,关键在人。不妨多一些换位思考,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在追求和守护“生命和健康”中相互依存,相互关爱。这次岳母生病,我从刘凡、李辉身上看到了娄底市中心医院对病人的高度负责,也正是这份责任感,换来了病人及家属发自内心的感激与感动。

    “忘不了你们床头床尾辛苦的忙碌,更忘不了你们分析讨论病情时的专心和投入,把我从生死边缘上拉回来……当手术顺利结束后,我们向您道谢,送礼不收,请客不到,真正体现了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不辞辛劳、任劳任怨的优良品质……真可谓平凡之中见伟大。”58床病人邹连光一家写来了感谢信。

    “护理就是给患者温暖,我们会继续争取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李辉回信说。我相信,这代表了绝大多数医护人员的心声。

    晚上8点,我离开医院时,又看到护士们在吃着已经冷了的盒饭。接下来,她们还要加班加点做护理技能培训。

    “良好的交流是治疗的前提。”再回头,我看着挂在神经内科门上的标牌,感慨良多。

医护工作不易,医护人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他们选择了一份最需要付出的职业,用温暖的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誓言,诠释着医学的温度。在这个下雨的平安夜,谨以此文,向忙碌在医疗战线的白衣天使们致敬,祝他们节日快乐!

 

作者:黄雄,《中国安全生产报》驻湖南记者站站长,知名记者,有新闻作品曾荣获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

(原载《中国安全生产网》)

 

·下一篇:四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