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动态 | 科室介绍 | 专家介绍 | 医院管理 | 就医指南 | 科研教学 | 医院文化 | 健康园地 | 医院邮箱
医院邮箱
hnldzxyy@163.com |
医院简介 机构设置 医院环境 医疗设备 医院新闻 人才招聘 院务公开 医院视频 内科 外科 医技科室 内科 外科 医技科室 南山院士专家团队 政策法规 资料下载 门诊指南 科室分布 住院须知 医保病友须知 交通指南 科教管理 医学教育 科研成果 伦理委员会 医院图书馆 院训院徽院旗 院歌 文学天地 医患和谐 医院荣誉 每周一星 医生面对面 健康知识 “养生健康60秒”专栏 健康教育 职工心灵驿站 |
|
|
【节气科普】惊蛰|春雷一响,万物“惊”醒
春雷初响,气温逐渐回暖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让我们一起探寻惊蛰节气的养生知识感受春天的节奏
一、惊蛰来源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的名称来于“蛰”和“惊”两个字,其中“蛰”意味着藏伏,而“惊”则指惊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许多冬眠的动物被阵阵春雷惊醒,结束蛰伏的生活,“惊蛰”因此而得名。
二、惊蛰养生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桃花红、李花白,鸟儿开始鸣叫,万物生机盎然。按照中医五行规律,此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所以养生要注重顺应肝木升发之性,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天一般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1.规律起居防春困
惊蛰前后阴寒之气渐降,阳气升发,人体血管舒张,流入大脑的血供较冬季减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减弱,致使春困扰人。很多人认为多睡可以解乏,但结果往往是越睡越困。其实,春天可以适当晚睡早起、多伸懒腰,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不但能减轻困意,还能激发肝脏机能。
2.春捂秋冻慎减衣
万物在春天开始复苏,人体也同自然一样,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冷风来袭,便可长驱直入,引发感冒、咳嗽等不适。所以惊蛰时节虽然温度升高,但是衣服递减要适度,不能一下子脱掉过多衣物,而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天气变化逐渐减少。
3. 适当活动助升阳
天气渐暖,阳光和煦,应如蛰虫般充满活力,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踏青、放风筝等,亦可选择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传统养生保健方式。另外,年轻的朋友可以多多投身于踏青远足的运动之中,以呼吸新鲜空气,增强心肺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思维能力。
三、穴位保健
惊蛰春雷乍动,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虫、鼠、蛇,同时也惊醒沉睡了的病毒和细菌,加之惊蛰时节天气阴冷、潮湿,有利于病毒、细菌的滋生传播,所以惊蛰时节是各种病毒和细菌的活跃时节,尤其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艾叶性味芳香,辛散苦燥,为避秽驱邪之要品,是我国古代用于预防瘟疫的要药。因此惊蛰时节特别注重艾灸来保健养生,穴位则推荐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1横指。
操作:①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距穴位2~3cm处施灸,使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每次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糖尿病患者注意掌握好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以免烫伤。
![]() |
娄底市中心医院 版权所有 2006 备案号:湘ICP备11018487号-1 湘卫网申字(2011)第016号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长青中街51号 制作维护:娄底市国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娄底市中心医院 宣传外联部 乘车路线:市内1、3、6、11、13、19、20路公交直达 |
![]() |
![]() 湘公网安备 4313020200012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