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主办 今日天气查询 返回首页 | 新浪微博 | 手机版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健康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娄底市中心医院>> 健康园地>> 健康知识>>正文内容

【节气科普】惊蛰|春雷一响,万物“惊”醒

作者:粟艳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5日

春雷初响,气温逐渐回暖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让我们一起探寻惊蛰节气的养生知识感受春天的节奏

一、惊蛰来源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的名称来于“蛰”和“惊”两个字,其中“蛰”意味着藏伏,而“惊”则指惊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许多冬眠的动物被阵阵春雷惊醒,结束蛰伏的生活,“惊蛰”因此而得名。

二、惊蛰养生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桃花红、李花白,鸟儿开始鸣叫,万物生机盎然。按照中医五行规律,此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所以养生要注重顺应肝木升发之性,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天一般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1.规律起居防春困

惊蛰前后阴寒之气渐降,阳气升发,人体血管舒张,流入大脑的血供较冬季减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减弱,致使春困扰人。很多人认为多睡可以解乏,但结果往往是越睡越困。其实,春天可以适当晚睡早起、多伸懒腰,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不但能减轻困意,还能激发肝脏机能。



2.春捂秋冻慎减衣

万物在春天开始复苏,人体也同自然一样,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冷风来袭,便可长驱直入,引发感冒、咳嗽等不适。所以惊蛰时节虽然温度升高,但是衣服递减要适度,不能一下子脱掉过多衣物,而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天气变化逐渐减少。



3. 适当活动助升阳

天气渐暖,阳光和煦,应如蛰虫般充满活力,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踏青、放风筝等,亦可选择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传统养生保健方式。另外,年轻的朋友可以多多投身于踏青远足的运动之中,以呼吸新鲜空气,增强心肺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思维能力。



三、穴位保健

惊蛰春雷乍动,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虫、鼠、蛇,同时也惊醒沉睡了的病毒和细菌,加之惊蛰时节天气阴冷、潮湿,有利于病毒、细菌的滋生传播,所以惊蛰时节是各种病毒和细菌的活跃时节,尤其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艾叶性味芳香,辛散苦燥,为避秽驱邪之要品,是我国古代用于预防瘟疫的要药。因此惊蛰时节特别注重艾灸来保健养生,穴位则推荐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1横指。



 操作:①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距穴位2~3cm处施灸,使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每次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糖尿病患者注意掌握好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以免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