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主办 今日天气查询 返回首页 | 新浪微博 | 手机版 | 党务公开网 | 电子院报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医院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娄底市中心医院>>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正文内容

以忠诚和责任坚守南丁格尔誓言

作者:刘惠南 黄小红 董昉 朱菲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5日

[编者按] 身穿洁白工作服,头戴神圣燕尾帽,用笑容减轻患者疼痛,用话语扬起生命风帆,用指尖打通生命的绿色通道,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市中心医院白衣天使:

以忠诚和责任坚守南丁格尔誓言

日报记者 刘惠南  通讯员 黄小红 董昉 朱菲

 

在这个激情洋溢的5月,市中心医院1049名护理工作者迎来了属于她们自己的节日——“5.12国际护士节”。

那一年,她们选择了护理,便只顾风雨兼程;

那一年,她们铭记了誓言,便只顾默默奉献。

 

  

充满朝气的护理队伍

 

60后“孕育”:优秀护士长带出优秀团队

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她们,大多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心中的南丁格尔誓言也如初见。她们见证了市中心医院的成长壮大,是医院早期建设者和中层管理者;她们对生活有更高的感悟,对医院有更深的感情,对工作有更多的担当,对社会有更多的责任。她们是鞠躬尽瘁、孕育新生的一代。

血透室护士长刘育连,因为出色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她被病人亲切地称为“娄底血透病人的福星”。1986年,刘育连娄底卫校毕业,因成绩优秀被学校推荐到市中心医院工作。2003年,她被调到血透室担任护士长,一干就是10年。血透室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尿毒症患者。尿毒症仅靠单纯的药物治疗是不可能治愈的,要想延续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必须长期坚持透析或换肾。

“以前我总以为精神病人和癌症病人很可怜,现在觉得尿毒症病人才是最可怜的,他们每个月光透析费至少要花费3000多元,还不包括药费、治疗费等其他费用,别说一般家庭吃不消,就是有钱人家耗几年也会因病致穷了。”刘育连自小家境贫寒,特别能体会病人的疾苦。有时看到病人没钱做血透,她就自掏腰包为病人垫钱,并多次发动科里医护人员捐款。同时,为了帮病人节省劳力,她将帮病人缴费等工作纳入科室日常工作,开全省医院“先河”;做一次血透要4个小时,为防止病人因肚子饿导致低血糖,她向医院申请,为病人免费提供包子、馒头,仅此一项,医院每月就要花费上千元;为了满足病人血透需要,确保血透效果,她适时调整时间,白班、晚班安排病人做血透,夜班则为机器做维护,工作再忙再累也要保证机器的高效运转。她常对科里的医务人员说:“虽然我们的条件比不上省城大医院,但我们可以不断完善服务、提高技术。病人不容易,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减轻他们的负担和痛苦,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责任!”

在刘育连的带领下,市中心医院血透室业务飞速发展,现已成为全市最大的血液净化中心。良好的透析效果和人性化的管理服务赢得社会的赞誉和病人的口碑,不少病人专程从省城甚至外省赶到该科治疗。一位外地尿毒症病友感慨地说:“我走过了8家医院,女儿还是湘雅医院的护士,可这里给我的感觉最好,以后我再也不去其他地方了!”

全市“青年岗位能手”、全市“十大杰出青年”孙玉红今年43岁,介于60后和70后之间,是市中心医院24病室(泌尿外科)护士长。爱笑的她,一直是病人心目中“最温柔的微笑天使”。

作为护士长,孙玉红特别注重团队建设,每开展一项新技术,她总是要到处查找相关的护理资料,给科里的护士认真培训,手把手教,她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除了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她也不遗余力。今年,医院举办庆“三八”妇女节演讲比赛,她见新来的护士罗兰普通话好,口齿伶俐,就鼓励她积极参加。从演讲稿的撰写到练习,从演讲技巧的表达到服装的选购,她都全程辅导,倾力相助。终于,罗兰从80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孙玉红做事特别细心,她有一个观念,那就是:病人的事无小事。正因为如此,工作中她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2008年医管年检查,省里专家到泌尿外科检查护理工作,听说孙玉红所在科室护理工作在全院是出了名的。这位专家用棉签到被检查的病人会阴部、脚趾上蘸一下,再闻一闻是否有异味。检查完后,这位专家表示完全合格。但她还是不相信,又连查了6个病人,结果还是完全合格。这位专家不得不感叹:“一个优秀的护士长带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

 

护理操作技能竞赛

 

护理技能培训

 

 护士职业服务礼仪培训

 

70后“成熟”:用爱诠释护理工作者最高境界

70后的她们经过岁月的历练,在医院从事多年急、难、险、重的临床护理工作后,逐渐成长为医院的中流砥柱,在医院各个角落都能见到她们成熟干练的身影。她们吃苦耐劳、踏实敬业,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她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用爱诠释护理工作者的最高境界。她们是勇挑重担、承前启后的一代。

“我走了,病人怎么办?!”面对即将爆炸的油罐车,120急救中心护士蒋庆久铿锵有力的回答、坚定的眼神和她那高举输液瓶不肯撤离的身姿如一剂强心针给了奄奄一息的杨某莫大的勇气和安慰,那画面烙刻在杨某脑海里,让他永生难忘。

时间追溯到20081124日上午九点,娄涟公路石井段发生一起小车、货车相撞事故,司机杨某全身多处受伤,被卡在车内无法动弹,生命危在旦夕。120接警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实施抢救。由于小车被撞得严重变形,无法将杨某拉出,于是医护人员马上给杨某实施输氧、输液等抢救措施。突然,一辆油罐车来不及躲避,撞上了事故车辆。油罐车侧翻在地,液体到处蔓延,爆炸随时会引发。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伤亡,交警坚决要求现场所有人员立即撤离。120护士蒋庆久正举着输液瓶为杨某治疗,她看着人们匆匆离去的身影,又看了看杨某那双对生命渴求的眼睛,毅然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留下来!最后,在交警与消防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油罐车被安全转移,伤员被及时救出。但在危难之时,护士蒋庆久的惊人举动深深地感动了现场每一个人。关键时刻,蒋庆久用伟大而无私的爱,用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用对医疗事业的满腔忠诚,坚守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履行了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庄严承诺!

省“优秀护士”袁辉辉和全市“十佳服务明星”王霞分别是骨科14病室和28病室的护士长。虽然两人分管不同科室,但由于场地的原因,她们一直在同一个屋檐下工作,是一个战壕里的亲密战友。工作18年来,她们始终坚持将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用爱和奉献践行着南丁格尔誓言。

2012年,骨科收治了一位疑似艾滋病、吸毒的骨伤病人。当发现病人携带了毒品和注射器后,护士长王霞果断地将吸毒工具没收,并上交公安局。有一次,病人毒瘾发作,误将袁辉辉当成王霞,恨从心起,对她一阵猛抓,将她的手部抓伤。袁辉辉忍着痛和同事们一起稳住了病人,简单处理伤口后,对病人依然关怀备至。几天后,由于长期注射毒品、血管脆弱,这位病人突然股动脉大出血,鲜红的血液如泉水般喷涌而出,如果不尽快止血,病人几分钟内就可能死亡。袁辉辉见状,顾不上自己已经受伤,在毫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连忙用手按住伤口,和姐妹们一起为病人按压止血……事后,病人的艾滋病化验结果为阳性,万幸的是袁辉辉并没有被感染。有人问她,面对这样一个疑似艾滋病人,你受伤了,难道不害怕?她淡定地说:“当时情况紧急,我没有想太多,只知道如果不马上按压止血,病人就有生命危险……”

2010年一个下午,骨科住进了一位双足坏疽的流浪汉。他双脚腐烂坏死,流着黄脓,散发着腐肉的恶臭,熏得整个科室的人都要窒息,所有住院病人和家属都要求立即将他抬走。王霞马上打来一盆盆热水,给流浪汉洗脚、搓泥、理发、擦澡。见他的衣衫破烂,她把丈夫的衣裳给他换上,还带头为他捐了伙食费。不想,这个病人不但抗拒治疗,还故意在身上大小便,甚至对医护人员又打又骂。王霞不愠不恼,反而加倍细心护理,为其一遍遍换洗擦身,对他嘘寒问暖……最后,在王霞和护理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下,流浪汉慢慢被感化,病情也逐渐康复,他充满敌意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友善的微笑。很多病友看了深受感动,啧啧感叹:“你们对他真是比亲人还好啊!这样做图个啥?”王霞笑着说:“不图什么,就算听不到病人一声谢谢,只要能得到他们的理解与信任,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

 

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医患和谐

 

80、90后“成长”:带着感恩的心勇敢前行

8090后宛若晌午的太阳,她们风华正茂、青春洋溢;她们热爱生活、享受求知;她们勇敢无畏,昂然面对。她们成长于干事创业的好时代,她们遇上了医院飞速发展的好时期。尽管她们有众多护理前辈的关心呵护,但她们也必须独自品尝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微笑与泪水、喜悦与悲伤、坚定与踯躅,都是她们成长的代价。她们是渴望成长、感恩前行的一代。

今年31岁的付颖杰从事护理工作有11个年头,年轻的她现为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护理组长,是2010ICU筹建时最早调入的护士之一。

付颖杰是一名军嫂,她的丈夫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工作,一年到头都难见着一面。在医院要用心照料病人,回到家又要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刚到ICU时,孩子还不满一岁,经常生病,她总是白天上班,晚上带着孩子看病打针,经常让她感到筋疲力尽。尽管她熟练掌握了一般护理技能,但ICU并非之前她所工作过的普通病房,这里收治的都是危重症病人,必须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配合医生争分夺秒地实施抢救。护理记录时间间隔最长不超过一小时,最短也不过12分钟。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小付利用工作之余到骨科、神经外科等科室跟着抢救班护士学习,也抽出时间到省城大医院专门进修ICU护理。“在ICU,我看到了太多生离死别,太多悲凉无助……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病人能平平安安地转回普通病房。”话语间,付颖杰忍不住又双眼湿润,“那些日子是艰难的,尽管我开始失眠、经常偷偷地掉眼泪,但我绝不后悔,相反,我还要感谢这段岁月,它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任何苦难都是年轻人成长的一笔宝贵财富!”

“护士长,我去!”20岁的杨淑刚到医院的第二年就遇到娄底最为严重的手足口病疫情,当护士长征求大家的意见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我是最早一批去手足口发热门诊支援的护士哩!”杨淑嘴角上扬,自豪地说道。

然而,事情并不是杨淑想得那么顺利。手足口病发热门诊的日门诊量一度由200人急剧增加到600余人,杨淑和所有前线支援的医护人员一样超负荷运转,工作时间最长达16个小时,连续几个月没有休过一天假,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更没有及时下过一次班,甚至没有吃过一次热饭……

一天上晚班时,杨淑接诊了一个高烧患儿,由于高热中血管充盈不好,为其输液时连续两次都没成功。在一旁的家属愤怒至极,当即一个耳光就打到她脸上,脸上顿时火辣辣的杨淑抬了一下眼,强忍着委屈的眼泪,带着患儿到急诊儿科,去请别的同事帮忙。那晚,刚好是她的姐姐值班,姐妹俩一起为患儿扎好针后,杨淑再也控制不住,扑到姐姐的怀里伤心大哭起来……“身体再累我都能挺住,但得不到家属的理解,我就感到委屈。这事儿以后,我就开始动摇了,好几次都想申请回自己的科室。”然而,杨淑并没有因为一记耳光而退缩,她勇敢地坚持到最后。活泼可爱的杨淑得意的说:“我是个幸运儿,一毕业就考入市中心医院,工作没多久就遇上手足口疫情,跟那么多前辈一起并肩作战,学会了很多书本里没有的知识。”

 

发热门诊护士正在为患儿穿刺

 

白衣天使参加无偿献血

 

那一年,她们一起追寻着护理职业梦想;

那一年,她们一起坚守着南丁格尔誓言。

无论是60后、70后,还是8090后,市中心医院这群可亲可爱的白衣天使都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最真挚的热血,默默奉献给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守护着娄底人民的健康。

(原载《娄底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