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动态 | 科室介绍 | 专家介绍 | 医院管理 | 就医指南 | 科研教学 | 医院文化 | 健康园地 | 医院邮箱
医院邮箱
hnldzxyy@163.com |
医院简介 机构设置 医院环境 医疗设备 医院新闻 人才招聘 院务公开 医院视频 内科 外科 医技科室 内科 外科 医技科室 南山院士专家团队 政策法规 资料下载 门诊指南 科室分布 住院须知 医保病友须知 交通指南 科教管理 医学教育 科研成果 伦理委员会 医院图书馆 院训院徽院旗 院歌 文学天地 医患和谐 医院荣誉 每周一星 医生面对面 健康知识 “养生健康60秒”专栏 健康教育 职工心灵驿站 |
|
|
文/贺锦花
“娘啊娘,要您莫来,您怎么又来了,年年请您来住您不来,现在年还没过完就来哩。”
“你个哈崽,瞒我古久(方言:这么久),我这几天夜里都莫困拓(没睡着)。”
“不是给您看过视频哩吗,还不放心?”
“看相片哪有看真人清楚啊,我就看你一眼,吃过中饭就要回去,怕还有拜年的过来,你……”
正月初六中午,八十七岁的老娘站在我的面前,双眉紧锁,唠叨着,嘱咐着,我使劲睁大双眼,生怕掉出那一滴滴闪亮的东西,连声地应着:没事,没事,嗯,嗯,嗯。就是不敢看老娘的眼睛。
刚吃过中饭,老娘硬要走,老公送老娘下楼,一串串的嘱咐伴随她那沉重的脚步声,落到了小区的寒风里。我俯在五楼的窗台,老娘抬头向我望来,一手拄着拐,一手挥动着,我伸长着脖子,一手捂着嘴,一手伸出窗外,望着她那弓弓的背徐徐地探进弟弟的小车中。
母亲,耄耄之年,千里迢迢来看女,临别时却只能隔楼仰俯相望,我揪心痛肠,泪眼朦眬,久久地呆坐着。眼前浮现出:风风雨雨几十载,父亲母亲为儿女接来送去的一幕幕场景。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经常下暴雨发洪水,通往学校那条唯一的小桥——东茅桥常常被洪水漫过桥面,有时连桥面上的沙石都被冲走,每当此时,父亲总是先将扁担或锄头伸进水里探着深浅,然后自己走到桥中央,伸出双手,将我和同伴一个个接过来,送过去;不论是上学还是在家干农活,每当天气骤变,风雨交加的时刻,我打着赤脚在屋檐下、田埂旁蜷缩着身体的时候,父亲或母亲总会惊喜地出现在眼前,用大弯把伞为我撑起那片挡风遮雨的空间。
最难忘的是我初中毕业之后那两年。尽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但无缘读高中。为结束我以泪和泥当砖匠、以泣伴梦夜夜惊的生活,父亲设法求人让我升学未果。1977年,父亲惊获恢复高考的消息,与母亲商量了好几天如何设法让我再去读书的问题。母亲向亲戚倾诉求情,硬是将我送到了舅妈那边的徐家冲学校,插班就读初三近半年。那校地处偏远,离家四十余里,没有通车,父亲母亲总是风里来雨里去,肩挑手提地为我送米送菜,送衣补裳。在那父母为我接来送去的日子里,我将那一罐罐干菜和干粮换成了一张张竞赛获奖的奖状,第一次将自己纸做的小帆船漂向水塘。后来,在母校恩师的帮助下,父亲在一个春雨淅沥的日子,又将我接到了黄陂桥学校插班就读,在那,我那小纸船在心中换成了扬帆起航的大帆船。
一九七八年那个炎热的夏天,我参加了高考体检,体检完毕,老师同学簇拥着准备走出医院时,与父亲碰个满怀,见父亲汗浸浸的,手中提着一双我从来没穿过的高跟鞋,说:“临时买的,你娘硬要我送来,穿着它量身高。”我红着脸说:已体检完了,是打赤脚量身高的。那时,我身高1.37米,体重27公斤,真正的黄毛丫头,唯恐体检不合格。直至收到录取通知书,娘才将心中的石头放下。
入卫校的第一期,第一次出山村去远方,父亲又一次送我。母亲将所有的牵挂和希望打成一个个包,塞满了行李箱:单鞋棉鞋,红薯干红薯片,霉豆腐,剁辣椒,油炸豆腐……反复念叨着:多吃点,快点长高长胖。天刚蒙蒙亮,父亲挑着那吃、穿、睡、用诸全的行李,迎着毛毛细雨,走在乡村小路上,扁担在肩上吱咯吱咯做响,两头一翘一闪的,我空着手跟在后面,还得跑着小步才能追上。到乡里的班车停靠点,等了半天,车来了,但车上像插鞭炮似的,没法挤上车。不等了,干脆走到县城,父亲的脚步又和着扁担那吱咯吱咯的节拍,伴着汗香洒满了通往长途汽车站的十里多公路;上车,下车,又是五里毛马路的步行才能到达学校。天不作美,半路上下起了大雨,湿滑的路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父亲挑担的步伐越来越快,我给他撑的伞根本没遮到头。到学校时雨虽停了,父亲已湿淋淋的。报完到,我只顾一个人拿着饭票到食堂吃饭。跑了一天,饥肠辘辘的父亲站在一边咽着口水,笑咪咪地望着我,同路入校的老乡对我说:学生饭票家长也可以吃。我才恍然大悟,父亲也没吃饭。父亲连连摇手:“我不饿,我走了,经常写信回家。”父亲身着湿漉漉的衣服走出校园,消失在那弯弯的泥路中。以后,每想起这事,就骂自己真是一头蠢猪,只知索取父母千千万,不知回馈父母一毫厘。
工作以后,每到逢年过节,休长假前,便会接到父亲写来的信或打来的电话:工作不空就莫回来,要是回家先告诉一声,我来接你。每次回家,我远远地喊一声:“娘,爷 (方言念:ya)!”不分刮风下雨,飘雪冰冻,父母都会冲到地坪中迎接。有时,在车站刚下车,父亲就在风雨中迎了上来,还没等你回过神来,所有的行李全扛在了他的肩上,脸上那个笑啊,比收回亩产一千多斤的稻谷还开心。
2001年秋,那个黑色的夜晚,父亲中风昏迷。从那以后,父母在风雨中接来送去的双人舞,变成了母亲孤单的独舞。特别是2010年父亲过世后,满头银丝的老娘,常常翘首在电话机旁,驻守在小村头。好几次回家,见母亲呆坐在门坎上,凝望着天上那轮如弓的冷月,把自己也坐成了弯月的样子。而一见到儿女回家,便乐开了花,不停地忙碌着……
一次我到离家不远的凤凰城办事,到家与娘见一面就走了,娘先是在后面追了又追,见追不上便返回。哪知四十分钟左右,老娘拄着拐杖,陪着村里一小伙子扛着两蛇皮袋子的东西赶来:鸡、蛋、红薯粉丝、柑桔挤得满满的。娘站在凛冽的寒风中,风飘起她的白发,鼻尖红红的,有点流清涕。“娘,又拿这么多东西,追这么远干嘛呀!我会经常回来的。外面冷,快回去,您都有点感冒了。”“不冷,我等你上车。”我那娘啊,没人能拗得过她。
岁月在匆匆流逝,母亲越来越年老体弱,但她老人家那“接来”、“送去”的独舞,仍在风雨中继续……
于其说是独舞,不如说是父母亲共舞叠加的合影,是风雨人生舞台上苦乐交融的乐章。
“接来”的序曲是笑声,是嘘寒问暖;伴奏的是锅碗瓢盆,是家的味道。
“送去”的不仅是大包小包的土特产,更是蹒跚的步履;是将儿女送出大山的巨手;是推动子女在湖海上快速行进的风帆。与之相伴的是嘱托,是挽留,是频频回首,是永不落幕的父母之爱:父爱大如山,母爱深似海!
![]() |
娄底市中心医院 版权所有 2006 备案号:湘ICP备11018487号-1 湘卫网申字(2011)第016号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长青中街51号 制作维护:娄底市国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娄底市中心医院 宣传外联部 乘车路线:市内1、3、6、11、13、19、20路公交直达 |
![]() |
![]() 湘公网安备 4313020200012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