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动态 | 科室介绍 | 专家介绍 | 医院管理 | 就医指南 | 科研教学 | 医院文化 | 健康园地 | 医院邮箱
医院邮箱
hnldzxyy@163.com |
医院简介 机构设置 医院环境 医疗设备 医院新闻 人才招聘 院务公开 医院视频 内科 外科 医技科室 内科 外科 医技科室 南山院士专家团队 政策法规 资料下载 门诊指南 科室分布 住院须知 医保病友须知 交通指南 科教管理 医学教育 科研成果 伦理委员会 医院图书馆 院训院徽院旗 院歌 文学天地 医患和谐 医院荣誉 每周一星 医生面对面 健康知识 “养生健康60秒”专栏 健康教育 职工心灵驿站 |
|
|
关于大肠癌早诊早治,你了解多少?--教你三招制胜!
关于大肠癌早诊早治,你了解多少?--教你三招制胜!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能够得到早期确诊的大肠癌患者却很少,其原因主要是该病的早期信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大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治而且治疗效果较好的恶性肿瘤。欧美发达国家曾经是肠癌发病率的“大户”,然而现在发达国家的肠癌发病率都在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却在提升。由于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奏效,美国癌症学会研究人员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在过去25年里,癌症死亡率下降了27%。在此期间,死于癌症的人数减少约260万。美国肠癌的发病率持续20年以3%的速度下降,死亡率则以前10年2%、近10年3%的速度下降,五年生存率则从50%提高到了66%。
研究显示:一级预防,就是生活中多运动,多食蔬果,少吃红肉,适时地加一些药物进行预防,可以在减少发病、减少大肠癌死亡中占到35%的作用;二级预防是指有了疾病的“蛛丝马迹”,通过医学手段进行早期发现和干预,筛查出癌前病变和早期原位癌,这占到53%的作用。很可惜的是,我们所做的治疗方案研讨,只占了12%的作用。
一、哪些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1.30~40岁以上,有下消化道出血症状者(尤其是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粘液便及腹痛者)。
2.曾经罹患肠癌者。患有结肠癌的患者,即便残存的结肠是正常的,再次患结肠、直肠癌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3倍;如果残存的结肠曾有过腺瘤或现有腺瘤存在,危险性增加6倍。第二次大肠癌一般在治疗后2~30年内出现,大部分出现在治疗后3~4年内。
3.血吸虫病患者。
4.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死于大肠癌的概率会增加4倍。
5. 有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6. 有盆腔放疗史者。
7.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几率比正常人高6.9倍,一般在发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年以后,接下来每10年会有10%~20%的患者发生癌变。出血性溃疡性直肠、结肠炎危险性更大,患病超过10年者,约有50%发展为大肠癌。
8.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家族史的成员,该类人群发生大肠癌的几率较高,发病年龄较早。
二、早期的大肠癌没有特异性症状,应该如何针对大肠癌做到早诊早治呢?
下面为您介绍大肠癌早诊早治的“三招”:粪便隐血试验、肛门检查指检、内镜(肠镜十腹腔镜)。
1. 直肠肛门指检。
医生可以通过最简单直接的触诊和观察来判断肛肠疾病,超过半数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而80%的直肠癌属于中低位,直肠肛门指检可以发现,对肛周疾病与大肠癌做出初步判断。成年人的直肠一般长15厘米,距离肛门口7—8厘米以下的直肠肠壁可以用手直接触诊,可发现直肠黏膜上有稍隆起的结节。
中国的大肠癌患者中,一半以上是直肠癌,而在直肠癌患者中,又有约70%是中低位直肠癌。换句话说,70%的直肠癌(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大肠癌)可以通过肛门指检摸出来。医生在做该项检查时若发现指套上粘有黏液,说明该患者的直肠内有脓血性分泌物,如果沾有暗红色血液可提示肠道出血,鲜红色则可能是痔疮出血。大多数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诊检查发现病变。另外,通过直肠指诊检查还可明确癌肿的形状、质地和移动度等。
如果体检的时候有医生愿意给你做“直肠指检” ,你应该对医生致以你的敬意,并且赶紧脱裤子,配合好医生,做好直肠指检。千万不要因为害羞而不查 直肠指检而白白错失了直肠癌筛查的机会 。
2. 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人们在40岁以后发生大肠癌的几率会明显上升。据统计,大约有75%的大肠癌患者都处于这个年龄段。因此,人们应从4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试验,警惕息肉或肿瘤引起的出血,首先粪便隐血试验比肠镜和肛门检查指诊来得更为方便,也更容易做到筛查,一次检查花费大约十元,若有持续阳性,则应谨慎,进一步做内镜检查。
粪便隐血试验和肛门检查指诊可作为大肠癌的普查手段,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建议每年检查一次,在肠镜无法普及之前,粪便隐血试验和肛门检查指诊是很好的补充。若粪便隐血试验有持续阳性,或者肛门检查指检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做肠镜检查。
3. 内镜诊治。
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最有效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清晰地观察肠道,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直肠癌的发现与确诊。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肠镜检查的另一大意义,在于能发现并通过内镜微创处理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变。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癌变。而从腺瘤的发生,到癌变的发生,可能要经历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能在腺瘤未癌变或者早期癌变的无症状阶段,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并经内镜微创治疗,则可以阻断了其向癌转变的机会。
三、什么年龄段开始做大肠癌的筛查?
一般人群:指不是大肠癌发病高危的人群,这类人群我们推荐45岁以后可以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隐血和肠镜。
对于高危人群,不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推荐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建议尽早前往大的消化中心或胃肠外科就诊。
大肠癌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大约90%以上的结肠癌是息肉演变而来的,息肉演变为癌,需要10~15年的时间,如果在此期间发现并切除它,就能有效预防。
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大进步。随着对结直肠癌的认识、手术与药物的不断进步,使结直肠癌治疗方案不断更新,因而,患者的生存期更长,生活质量更高,甚至早期患者可以得到治愈,因此肿瘤治疗强调一个字“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四、大肠癌的疗效取决于以下因素:
1.恶性程度:肠癌分化程度有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低分化的癌和组织正常的形态很不像,恶性程度很高;高分化的还比较像正常组织原来的结构。
2.发现的早晚:发现越早效果越好。肠癌在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高达95% 。假如说发现得晚了,淋巴结有转移了,肿瘤也比较大了,就需要结合放化疗,五年存活率可以达到50%~60%。如果伴有肝脏或肺的广泛,单纯手术就比较困难,即使采用很强的化疗,或靶向治疗五年存活率也仅有15%左右。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大部分人都会接受定期做包括血液检查、腹部B超、胸透等常规体检,可很少有人会主动做肠道健康检查。结直肠癌(即大肠癌)的症状较隐匿,在疾病的早期,甚至疾病的晚期阶段,患者可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以至于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五、大肠癌的微创治疗
对于确诊结直肠肿瘤的病人,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切除,目前医疗技术进步,随着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普及,结直肠外科的微创手术已经普遍开展,大量的患者涌中获益,手术变得更加微创化,痛苦小,恢复快,但还是有很多患者及家属疑问,包括以下非结直肠外科专业的医生同行也有困惑,结直肠癌切除手术,到底”微创手术"好 还是"开放手术"好,不开腹的腹腔镜微创手术 能切干净么,远期效果如何?
1.其实大家所关心的“切干净”就是我们专业所强调的“根治性”,而远期效果就是我们所关系的患者预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要“开干净”分为两个部分:病灶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廓清)。
2. 胃肠道肿瘤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传统的开腹手术手术切除范围和根治程度的要求是一致的,二者只是使用工具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差异.
3.现在多项国内外临床研究及实践已经证实,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在远期效果: 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 局部与远处复发率均无差异,但患者恢复更快,痛苦更小,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少。
某种程度上讲,腹腔镜微创手术不仅能“开干净”,而且许多方面较开放而言能做得更好。
4.腹腔镜手术在“根治性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虽然微创手术没有在病人腹部做很大的切口, 但是医生是通过腹部一个1厘米的穿刺孔放入腹腔一个高清的摄像头,通过放大高清的电视屏幕来观察腹腔,探查全面,减少遗漏(整个肚子可以看一遍,而非靠手摸)。视野放大,如放大镜下显微外科手术,手术更加精细,传统开放手术的部分操作是靠手术者触觉 ,非直视下操作,部分步骤略显盲目和粗糙,而腹腔镜微创手术全部操作均在直视下操作,精细解剖——出血量少,零失血,手术中血管根部的离断,淋巴结的清扫更加清晰 彻底,所以从淋巴清扫的角度,腹腔镜微创手术比传统开放手术根治度更好,由器械代替手的操作,避免触碰、挤压肿瘤,更加符合无瘤操作的肿瘤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其实正是由于腹腔镜技术的出现,胃肠外科进入了精准解剖的时代,胃肠外科进入了微创时代,显微外科时代。
![]() |
娄底市中心医院 版权所有 2006 备案号:湘ICP备11018487号-1 湘卫网申字(2011)第016号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长青中街51号 制作维护:娄底市国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娄底市中心医院 宣传外联部 乘车路线:市内1、3、6、11、13、19、20路公交直达 |
![]() |
![]() 湘公网安备 43130202000120号 |